[发明专利]一种飞机电磁纯铁部附件损伤快速成型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1540.7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范朝;程宗辉;张志强;张洁;蔡小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芜湖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C22C38/58;C22C38/04;C22C38/44;C22C3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朱鹏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电磁 纯铁部 附件 损伤 快速 成型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飞机部附件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电磁纯铁部附件损伤快速成型修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缺陷去除;S2;丙酮清洗;S3;工装定位;S4;激光熔覆;S5;部附件激光熔覆后进行表面机加;S6;荧光探伤;S7;表面处理;采用激光熔覆修复对DT4部附件损伤处进行修复,与传统氩弧焊接修复方法相比,一是焊缝成形质量好、工件变形小;二是激光熔覆接由于激光能量密度高,热输入量小,结晶速度快,焊缝晶粒细小,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较好;三是激光熔覆HAZ小;四是修理周期大大减少,周期可缩短50%以上;四是通过工艺研究,可用于民用电磁航空部附件损伤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部附件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飞机电磁纯铁部附件损伤快速成型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装备维修企业内,采用DT4制造的飞机的部附件在使用过程中连接螺纹严重咬合引起维修分解时线圈螺纹严重损伤,导致螺纹连接强度下降,无法保证该航空零部件的正常工作性能。出现该情况的线圈目前采用换新的方式予以处理,修理成本较高,且常因备件供应困难造成修理进度受阻。寻找修复线圈损伤螺纹的再制造方法有利于节约成本,缩短修理周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飞机电磁纯铁部附件损伤快速成型修复方法。
一种飞机电磁纯铁部附件损伤快速成型修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S1:缺陷去除:a:打磨:对待修复区端面用钢丝刷或机械打磨工具清理,去除氧化层;
b:荧光探伤:用铝箔类保护零件除修复区以外激光可能照射到的其他部分,不合格则重复S1;
S2:丙酮清洗:露出金属光泽后用丙酮清洗;
S3:工装定位;
S4:激光熔覆:采用激光熔覆设备进行修复;
S5:部附件激光熔覆后进行表面机加;
S6:荧光探伤:荧光探伤进行缺陷去除,合格则进行下一步,不合格则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
S7:表面处理:零件表面熔覆层采用机械方法进行表面加工处理。
所述的步骤S4的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激光熔覆设备:激光熔覆成套设备;
载气:99.999%高纯氩气;
粉末成分:C:≤0.06;Mn:≤2.0;Mo:2.0-3.0;Cr:16.0-19.0;Ni:12.0-15.0;Si:≤1.0;S:≤0.03;P:≤0.03;Fe:余量;
粉末规格:53-150μm;
激光功率:500-750W;
扫描速度:8-10mm/s;
送粉器读数:low%;
载粉气:380-400L/h;
搭接率:40-50%;
光斑直径:1.5-2.5mm;
所述的激光熔覆成套设备为2KWIPG激光器或库卡机器人。
所述的步骤S7的机械方法包括电磨头或气动打磨、车削后磨削或研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激光熔覆修复对DT4部附件损伤处进行修复,与传统氩弧焊接修复方法相比,一是焊缝成形质量好、工件变形小;二是激光熔覆接由于激光能量密度高,热输入量小,结晶速度快,焊缝晶粒细小,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较好;三是激光熔覆HAZ小;四是修理周期大大减少,周期可缩短50%以上;四是通过工艺研究,可用于民用电磁航空部附件损伤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芜湖机械厂,未经国营芜湖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1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