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0070.2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1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娟;庞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逸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3 | 分类号: | C02F1/4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系统 |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或者市政污水的处理,包括电凝絮反应池以及后续的生物滤池或者MBR反应器,在电凝絮反应池中利用电絮凝反应产生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用其凝聚性聚集水中的胶体物质与污染物,能够去除水中重金属阳离子,还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该过程可沉淀带电胶体状物质并可显著去除其它离子、胶体、乳状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地球上部分地方被水所覆流,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需水量的激增,加上水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和非点源污染控制不够得力,使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两大问题:水坏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愈益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
相对于水资源短缺,更是迫切的是水资源污染问题。洁净的水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自然水资源遭受各类有机物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化学、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其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成分,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于是人们对污水的处理净化和回用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能很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那么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
在污水处理中,电化学絮凝法又称作电絮凝法,即利用可溶性电极(一般为铁电极或者铝电极)作为正极,在电流的作用下溶解于污水中,产生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用其凝聚性聚集水中的胶体物质与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电絮凝技术涉及了水污染物与强电场的反应以及电化学产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这一过程可去除水中重金属阳离子,还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该过程可沉淀带电胶体状物质并可显著去除其它离子、胶体、乳状物。电絮凝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已被实践所证实,电絮凝技术不仅可应用在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中,在农业和注重生活质量的农村,可应用在去除饮用水中的病原体、重金属和食物生产中清洗水的污染物。
现有技术中的电絮凝反应池,为了实现更好的净化效果,通常将出水口设置于净化结束的接近反应池顶部或者底部的位置。然而在电絮凝净水时,共絮体比重小时,会被粘附在气泡上,上浮至水面,共絮体比重大时则会下沉,因此设置于顶部或者底部的出水口附近的共絮体浓度较大,出水时会将部分共絮体一同排出反应池,导致净化不完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如CN103910460A以及CN105271615A中所述,通常采用多流道的反应池,将污水通过多个平行的流道处理后,再进行排出,然而多流道结构会导致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增大,同时在顶部或者底部的出水口还是存在上浮或者下沉的共絮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能够避免电絮凝反应池内共絮体排出对于净化效果的影响,提高污水净化效果,同时结构简单,不会导致系统体积增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化学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水池,其用于容纳需要进行处理的污水;调节池,其根据污水的检测值,对污水参数进行调节;电絮凝反应池,其设置有阴极部和阳极部,通过电化学絮凝进行污水净化处理;进水管路,其用于向电絮凝反应池输入污水;出水管路,其将电絮凝反应池的净化水进行输出;所述阴极部位于电絮凝反应池中央,为封闭环面形阴极结构,其高度低于反应池高度,与反应池内壁之间形成电絮凝反应通道;所述进水管路向所述电絮凝反应通道的底端输入污水;所述阳极部包括多个设置于反应池内壁与阴极部之间的阳极;所述出水管路包括提升泵和输出管,所述输出管深入所述阴极部内部的约1/2高度附近,用于将阴极部内的净化水通过提升泵输出。
进一步的,输入电絮凝反应池的污水沿着电絮凝反应通道向上流动,然后流入阴极部内部,沿着阴极部内部向下流动到阴极部内部的约1/2高度的输出管管口出,由提升泵通过输出管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管输出的净化水输入到后续的深度净化系统进行进一步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逸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逸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0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