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和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28990.0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吕瑶;冯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03/10 | 分类号: | C07D403/10;C07D405/14;C07D403/14;C07D409/14;C07D403/04;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静;刘依云 |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稠环 结构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和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具有合适的HOMO能级、LUMO能级,且能够实现小范围的调节HOMO、LUMO能级,使其与临近材料层的HOMO、LUMO能级匹配度高,从而减少空穴和电子注入势垒,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时,能够降低驱动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稠环结构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和一种含有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1963年Pope等人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蒽的单层晶体在100V以上电压的驱动下,可以发出微弱的蓝光,但驱动电压高,单晶蒽厚度大,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等人报道了基于荧光效率高、电子传输性好的8-羟基喹啉铝和空穴传输性良好的芳香二胺两种有机半导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镀制备了器件为三明治型的OLED,在驱动电压小于10V的电压下,外量子效率达到了1%,使得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具有了实用性的可能,从此大大推动了OLED材料及器件的研究。
随着OLED技术不断地发展,OLED器件的性能也被广泛关注,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高效率长寿命优异性能的器件需要优异的器件材料及器件各层之间的搭配。
有机电致发光的原理是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现象,常见的有机发光元件一般包括阴阳两极及其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有机物层的材料主要包括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
目前高效OLED的发光层主要采用了有机磷光材料,这是因为大多数有机分子的三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是禁阻的,不利于器件的发光,但贵金属原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使得原本自旋禁阻的激发态三线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变为局部允许,有效地利用单线态激子及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并且单线态激发态到三线态激发态的系间窜越机率提高,产生了高效的磷光发光,但由于三线态激子寿命长,易导致高浓度淬灭,采用主客体掺杂,能够有效的避免浓度淬灭,进而需要开发高性能的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红光作为三基色之一对OLED显示至关重要。因此,开发高性能的红光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及亮度低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含稠环结构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在式(I)中,
L不存在,或者L为由苯或式(II)所示的结构提供的连接基团,在式(II)中,X为O或S;
A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并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
A中任选含有的取代基选自C1-6的烷基、苯基、萘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式(III)所示的基团、式(IV)所示的基团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前述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含有前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化合物存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的至少一层中。
具体地,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平衡器件中的电子和空穴,进而获得较宽的载流子复合区域,从而提高发光效率及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绿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