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8817.0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汪凯明;李浩;陶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凯明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G08B21/16;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孔令环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烷 检测 报警 | ||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左右内壁之间通过减震机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侧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控制器本体通过线缆与探头本体电性连接,所述柜体的下表面和探头本体左侧面与线缆相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线套管,所述柜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警报灯,所述柜体的左右侧壁靠近下侧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进气机构。本发明通过传动机构即可对控制按键进行操作,无需打开柜门,使用更加方便,再配合进气机构使其密封性更佳,有效的防尘灰尘进入,再通过散热机构提高散热效率,降低柜体内控制器本体的温度,使其在正常稳定下运行,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
背景技术
甲烷检测报警仪是一种检测甲烷浓度的设备,主要是用于矿井和其他能够产生甲烷的场所,甲烷这种易燃易爆的气体是所有煤矿开采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甲烷浓度超标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对矿井内工作的工人产生很大的人身危害,由于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只能通过灵敏可靠的检测仪器才能进行检测,因此甲烷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安全性相当重要。
煤矿开采多使用分体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将甲烷传感器探头安装于矿井内,将控制柜安装于有安全员的安装室内,但是,由于矿井在前期开采会导致矿区内的粉尘含量大,所以控制柜多为密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首先打开柜门,才能对控制器进行操作,造成使用繁琐和灰尘容易进入,控制柜内的控制器多直接安装于控制柜的内壁上,使控制器减震效果不佳,由于控制器长时间处于使用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控制器的散热效果不佳,高温导致控制器内电气元件加速老化,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为此,提出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甲烷检测报警仪,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左右内壁之间通过减震机构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前侧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控制器本体通过线缆与探头本体电性连接,所述柜体的下表面和探头本体左侧面与线缆相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线套管,所述柜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警报灯,所述柜体的左右侧壁靠近下侧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进气机构,所述柜体的下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机构,所述柜体的前侧面通过铰链铰接有柜门,所述柜门上与显示屏相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柜门上固定安装有暗锁,且暗锁将柜门与柜体锁紧固定,所述柜门的后侧面上与柜体前侧面靠近边缘相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密封垫,所述柜门上与控制按键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柜门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
具体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安装于柜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控制器本体的侧面均活动插设于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左右两侧端头分别与柜体内壁和控制器本体外表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进气通道和防水透气膜,所述柜体的左右两侧壁靠近下侧位置均开设有进气通道,且进气通道呈45°-60°角度倾斜设置,所述柜体的内壁与进气通道相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防水透气膜。
具体的,所述柜体上下侧壁与探头本体和警报灯用线缆相对应位置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直径与线缆直径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筒、散热扇、缓冲弹簧和防尘网,所述固定筒螺纹安装于螺纹孔内,所述固定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固定环插设于固定筒内,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圆块、传动杆和按钮。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柜门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后侧面固定安装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传动杆,且活动杆通过安装孔活动插设于柜门的前侧面,所述传动杆的前侧面固定安装有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凯明,未经汪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