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7803.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H04L12/851;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2p 流量 出站 负载 均衡 实现 方法 | ||
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对P2P流量的类型进行分类;S2:识别流媒体P2P流量,对流媒体P2P流量负载均衡;S3:识别迅雷下载P2P流量,对迅雷下载P2P流量负载均衡;S4:识别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对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负载均衡。其通过对P2P流量类型进行分类,再将单类型的P2P流量平均分配到多个能处理该单类型P2P流量的服务器的链路上,避免该类型的P2P流量在单个服务器上的链路出现排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是现在企业网络常用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来扩展网络的带宽、灵活性以及可用性,同时有效的增强了网络的吞吐量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出站负载均衡是当网络中有多个出口(安全网关连接了多条ISP链路)时,启用了出站负载均衡的安全网关设备将根据指定的负载均衡策略将符合条件的出站流量合理分配到多条链路上,不仅为用户提供了高速可靠的网络服务,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
P2P流量是网络中比较耗资源的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使得出站负载均衡的灵活性与效率更高。
目前的出站负载均衡是对所有流量统一进行负载均衡处理,且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权重值或者按照源目的ip或者源目的mac地址进行负载均衡。其存在对流量的负载均衡范围太广,不能对各类P2P流量定类均衡,不够精准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其通过对P2P流量类型进行分类,再将单类型的P2P流量平均分配到多个能处理该单类型P2P流量的服务器的链路上,避免该类型的P2P流量在单个服务器上的链路出现排序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基于P2P流量的出站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对P2P流量的类型进行分类;S2:识别流媒体P2P流量,对流媒体P2P流量负载均衡;S3:识别迅雷下载P2P流量,对迅雷下载P2P流量负载均衡;S4:识别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对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负载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对流媒体P2P流量识别,是通过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对P2P流量中的源端口tcp payload中的部分固定字节来进行识别,源端口tcp payload出现流媒体P2P特定的特征或者出现固定的字节时,该P2P流量为流媒体P2P流量。
进一步的,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确定是流媒体P2P流量后,对流媒体P2P流量负载均衡,是通过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记录识别出的每一条P2P流量的IP地址,然后以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流媒体P2P流量调度到出站负载均衡系统的出口链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迅雷下载P2P流量识别,是通过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提取P2P资源查询报文的特征,查询报文的特征中请求头特征、请求方法都是POST,URL是“/”,且Content-Type是“application/octet-stream”,请求体特征出现的字节特征为3c或41或8858 03 26,该P2P流量为迅雷下载P2P流量。
进一步的,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确定是迅雷下载P2P流量识别后,在资源查询报文中提取存放下载资源的所有目的IP地址,总数为m,负载均衡系统把提取到所有目的IP地址按照出站链路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识别,是通过负载均衡系统的应用识别技术提取P2P资源的DHT协议的报文特征并分析,DHT协议的报文的UDP payload部分前四个字节固定为64 31 3a 61,该P2P流量为基于DHT网络的P2P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7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