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及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6052.7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民;阎华;丁玉梅;王曜辉;靳晓哲;王修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40;B29C45/67;B29C45/73;B29D30/06;B29L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成型 工艺 装备 | ||
1.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步,装胎坯:将阶梯式金属内模收缩至极限位置,抱紧活塞内杆与外杆,将在轮胎成型机上成型至带束层的新胎坯装至硫化机台上处于收缩状态的阶梯式金属内模外,然后通过驱动内模移模油缸的活塞内杆与活塞外杆使内模胀开至极限状态,固定胎坯;
第二步,注射模塑硫化:动模板移模油缸带动动模板沿拉杆向下运动,待轮胎与活络模在同一高度时,通过活络模移模油缸的活塞杆拉动活络模向下运动并抱住胎坯进入模座中,模板移模油缸将动模板拉到与模座接触位置,给锁模油缸供给压力油,锁模,通过注射模塑系统的注射装置将混炼胶注入模内,注射模塑完成后保压,窄瓦和宽瓦内都布置有电磁加热线圈,能够实现轮胎的内膜加热,同时通过活络模的加热冷却系统加热活络模促进硫化过程获得胎面,胎面和胎坯紧密连接形成注射模塑硫化轮胎;
第三步,卸胎:待硫化完全后,撤掉锁模油缸的油压,通过动模板移模油缸与活络模移模油缸协同作用推动活络模沿模座的滑槽向上移动,活络模被打开;同时通过内模移模油缸推动移模机构向下运动来缩回鼓瓦,完成脱模,取出轮胎后进行动平衡等测试,各项测试合格后得到产品轮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在轮胎成型机上成型至带束层的新胎坯更换为再制造胎坯,在装胎坯步骤前增设两步:
第一步,胎坯清洗:包括去除旧轮胎的废胎面,清理胎坯上的杂质,包括清除嵌入的石子、碎片,清理胎坯上被破坏的孔洞,清理完成后需要对胎坯上与即将与胎面接触的地方进行打磨,保证接触面无杂质,接触面粗糙;
第二步,再制造性评估:利用专业评估手段评估胎坯上的裂纹、胎坯老化程度,做出胎坯是否有继续再制造的必要,有继续再制造的必要的胎坯进行后续的三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胎坯外包裹一层涂胶帘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胎坯表面注射模塑成型一定宽度的胎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胎坯是在轮胎成型机上成型到胎面胶,成型工艺中第二步为,硫化成型:动模板移模油缸带动动模板沿拉杆向下运动,待轮胎与活络模在同一高度时,通过活络模移模油缸的活塞杆拉动活络模向下运动并抱住胎坯进入模座中,模板移模油缸将动模板拉到与模座接触位置,给锁模油缸供给压力油,锁模,保压,窄瓦和宽瓦内都布置有电磁加热线圈,能够实现轮胎的内膜加热,同时通过活络模的加热冷却系统加热活络模促进硫化过程获得胎面,胎面和胎坯紧密连接形成硫化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60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轴承载荷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标记拉铆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