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变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24271.1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杜恩利;陈文杰;张陈香;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钱娜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 ||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模块,该逆变模块为一个多管并联的逆变模块,即其包含的每一相桥臂的上桥臂开关管和下桥臂开关管都是由N个开关管并联构成,分别为N个上开关管和N个下开关管。本申请将每相桥臂中的N个上开关管和N个下开关管一一对称布置于叠层母排上,使得在任一时刻,电流流经N个上开关管的路径长度趋于一致以及流经流经N个下开关管的路径长度趋于一致,从而使各个上开关管的寄生电感参数趋于一致以及使各个下开关管的寄生电感参数趋于一致,即使得逆变模块中的各上开关管在每个时刻的电流一致以及各下开关管在每个时刻的电流一致,进而使得逆变器模块的均流效果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逆变模块的设计时,大多会采用叠层母排将分立的开关管按照需求进行连接,使自身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自身成本降低。但是,逆变模块设计中最重要的还是对开关管容量的充分利用。
而各开关管之间的均流效果是限制逆变模块对自身开关管容量的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因此现有技术中着重对叠层直流母排进行设计,以使逆变模块的动态杂散参数降低,从而使得逆变模块的电压尖峰减小。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逆变模块整体均流效果仍然较差,亟需一种逆变模块以提高现有技术中逆变模块的均流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变模块,具体展示了多管并联的逆变模块中各个并联开关管的布置方式和逆变模块出线的引出方式,能够使逆变模块的动静态寄生参数得到优化,从而使逆变器均流效果得到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模块,包括:叠层母排和至少一相桥臂;每相桥臂均包括上桥臂开关管和下桥臂开关管,所述上桥臂开关管包括N个上开关管,所述下桥臂开关管包括N个下开关管;N为正整数;其中:
每相桥臂中,所述N个上开关管和所述N个下开关管一一对称布置于所述叠层母排上;
各个所述上开关管和各个所述下开关管分别与所述叠层母排相连。
可选的,所述叠层母排包括:直流正极母排、直流负极母排、交流母排以及出线母排;
所述直流正极母排、所述直流负极母排及所述交流母排通过绝缘材料实现叠层设置;
各个所述上开关管和各个所述下开关管分别与所述交流母排、所述直流正极母排及所述直流负极母排相连;
所述出线母排的引出端设置于所述交流母排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出线母排的预设位置上设置有通孔,以使每相桥臂中各个所述上开关管与各自对应的所述下开关管的连接点到所述出线母排输出端之间的汇流路径长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的,所述N个上开关管的输出引脚和所述N个下开关管的输入引脚分别与所述交流母排上相应的翼片相连。
可选的,所述出线母排的引出端位于所述交流母排上与所述对称布置的中心线相平行的任一侧。
可选的,所述出线母排的引出端位于所述交流母排上与所述对称布置的中心线相垂直的任一侧。
可选的,所述出线母排与所述交流母排之间保持预设夹角。
可选的,所述出线母排与所述交流母排垂直。
可选的,所述上开关管和所述下开关管均为SIC MOS晶体管、IGBT模块或MOS晶体管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42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带加热装置的轨枕及铁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金属熔化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