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缺失信令引导时的BGAN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725.X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0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谢艳;李涛;王杰;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美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缺失 引导 bgan 上行 信号 接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失信令引导时的BGAN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多维特征检测技术,在没有BGAN的下行信号引导时,大大降低BGAN上行突发检测虚警率,提高BGAN上行信号检测的有效性,最终在工程上解决了侦收到BGAN上行信号偏弱,从而无法有效识别的问题;当没有BGAN的下行信号引导时,仍然可以有效的发现BGAN的上行信号,避免使用高增益定向天线,同时降低了设备整体的体积与重量,利用盲恢复的方法,实现了在没有下行信令引导时成功检测到上行信号,使设备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景下也可以成功解析出相关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缺失信令引导时的BGAN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第四代海事卫星(BGAN)采用了大幅度提高卫星功率、大幅度降低终端尺寸和重量、加入数据分组交换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基于这些新技术使其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稳定、可靠、畅通地通信。因此BGAN系统一般以传输高速数据业务为主,对接收信号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被动接收而言,分为下行接收和上行接收。下行接收:在点到多点系统中,由集中点到分散点的传输链路,在卫星通信中一般指卫星到地球站的链路,在该链路中接收卫星发出的下行信号,称之为下行接收;上行接收:在卫星通信中,由信号从移动台到卫星的物理通道,称之为上行链路,在该链路中接收上行信息,称之为上行接收。
下行信号中,通过被动接收设备的接收以及信令解析,可以获取卫星同步定时信息、卫星业务频点、时隙等通联参数(解决信号是否收下来的问题),以及目标身份信息(解决多用户区分的问题);上行信号中,通过被动接收设备的接收以及信令解析,可以获取到终端的位置信息、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情报要素。
在一个200KHz的上行信号频带内,终端采用TDMA突发方式发送数据。根据不同业务的数据传输速率需求以及无线环境状态,终端会根据网络的指示选择不同的突发类型实现无线承载。因此上行突发包括了多种突发类型以及相应的时隙结构,不同的突发类型占用不同的带宽,具有不同的调制方式,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和速率特征,以适应不同的信道条件和传输需求。
现有的主流获取第四代海事卫星(BGAN)上行信号的方法,一般是先接收到下行信令,在有下行信令引导时,可以实时获取终端采用的突发类型和频率,从而完成相应的捕获解调。但是,由于对下行信号的捕获只能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并且在接收下行信号时,天线必须始终对准卫星,因此在机载、车载等高速移动的应用场景下难以实现对BGAN下行信号的有效接收。
其次,现有的很多第三方非合作侦收设备,在缺乏下行信号的接收后,因没有了下行信令的对证,无法有效的发现目标终端的上行信号;同时,虽然BGAN终端的典型EIRP有45dBM以上,但是其采用定向天线进行收发,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终端,都会实时调整天线的角度以保证始终对准卫星的方向,因此由于BGAN卫星的方向性,侦收设备收到的有些上行信号会偏弱。
而且在多终端的情况下,传统方法采用频域突发检测的方法,识别潜在的BGAN上行突发,会带来大量的虚警检测,消耗后端大量的计算资源来对疑似的突发进行解译确认,极大限制了系统工作的有效性,影响对真实目标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缺失信令引导时的BGAN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及设备,其能够缓解上述问题。
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缺失信令引导时的BGAN上行信号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空中射频信号,对空中射频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数字基带信号;
S2、利用数字基带信号的多维特征,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检测和筛选,提取若干有效的BGAN的突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美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美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