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622.3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凌新萍;孙相龙;周平运;胡鉴;顾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38 | 分类号: | A01N63/38;A01N63/22;A01N63/3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农作物 全蚀病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20份,解淀芽孢杆菌15‑20份,酵母菌15‑20份,鱼蛋白2000‑3000份,水25000‑28000份;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酵母菌,鱼蛋白加入发酵罐,再加上述份数的水,搅拌均匀后在22‑27℃下有氧发酵40‑60小时,即得。本申请的菌种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代谢物,哌啶酸、沙星和阿洛巴比妥,与其他代谢产物一起互作,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蚀病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此外还有玉米全蚀病等。
病原为禾顶囊壳禾谷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graminis(Sacc.)Walke)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Arx et Olivervar.tritici(Sacc.)Walker),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无性孢子。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赂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植株死亡。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全蚀病的防治包括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种植耐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施用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防治效率高,但长期施用化学药剂易使农作物产生抗药性,且危害环境,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其他防止方法防治效果低,仿效不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药剂防治易使农作物产生抗药性,且危害环境,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其他防止方法防治效果低,仿效不好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20份,解淀茅孢杆菌15-20份,酵母菌15-20份,鱼蛋白2000-30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农贝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束温度传感器焊接机
- 下一篇:一种没有农药残留的拌种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