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用电安全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472.6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岿然;胡丽鹏;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士而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52;G01R31/12;G01R19/165;G01R19/00;G01K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用电 安全 探测器 | ||
智能用电安全探测器涉及智能用电探测领域,该探测器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流、温度和电压的数值后传送至中央处理模块,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分别传送至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中,由显示模块显示采集的数据类型和大小,由通讯模块向外界的终端输出,并由储存模块进行数据储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用电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用电安全探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多发,屡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4万起,造成3261人死亡、20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亿余元,均占全国火灾总量及伤亡损失的30%以上;其中重特大电气火灾17起,占重特大火灾总数的70%。这些事故暴露出电器产品生产质量、流通销售,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电器产品及其线路使用、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中心的统计资料来看,电气火灾大部分是由电气线路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引起的。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现实情况中,很多生产经营单位电气线路老旧、线路隐患多且隐蔽性强,大部份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电工,肉眼无法直观发现电气隐患,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及时排查各种隐患等一系列难题,使得电气火灾的监测和预警很难落实到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用电探测器,通过小波分析和负载电流作为特征向量,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训练识别算法,使用电安全在事前预先解决。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用电安全探测器,该探测器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电流、温度和电压的数值后传送至中央处理模块,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分别传送至显示模块、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中,由显示模块显示采集的数据类型和大小,由通讯模块向外界的终端输出,并由储存模块进行数据储存;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不同负载条件下得到电流的变化的数据,并对电流值进行小波分析,得到第四尺度细节分量;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内将第四尺度细节分量和电流变化值构建特征向量代入支持向量机模块进行训练,得到训练模型并开发了电弧故障识别器,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实际特征数值代入已经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模块,判别得到实际数值是否为电弧故障数值;所述通讯模块时时更新训练样本,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DSP内核和ARM内核双核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支持向量机模块在训练阶段时,在不同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不同的电流值,计算小波分量和负载电流,并将小波分量和负载电流作为特征向量作为训练数据的样本,通过学习获得训练模型后存入;在工程阶段时,通过实际的负载电流情况,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不同的电流值,计算小波分量和负载电流,将数据代入到训练模型进行判别,得到电弧是否为故障数值。
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电流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所述电流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电压采集模块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AD转换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
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包括:以Web网通讯接口、以太网通讯接口、RS485通讯接口、RS232通讯接口、USB通讯接口和蓝牙通讯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士而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士而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型电致变色聚合物及控制其分子量的方法
- 下一篇:振膜及发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