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及该系统的物联网断线续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21072.5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0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鑫;王守闯;张志抗;陈若飞;李康;郝方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派亚尼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16Y3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断线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及该系统的物联网断线续传方法,包括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通讯的云服务器端,还包括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系统和物联网断线下发系统,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ID号、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物联网终端具有固定的信号采集周期,采集数据时记录数据实时值与采集时间。本发明增强控制可靠性;控制命令带记忆功能,若用户下发控制命令时网络不稳定,不会造成控制命令的丢失,一旦物联网终端与云服务器网络恢复正常,缓存的控制命令就会下发,增强了控制的可靠性;降低网络断线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物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旨在降低无线网络不稳定或断线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确保物联网终端数据不丢失、控制命令不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及该系统的物联网断线续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物联网在化工、市政、农业、水利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应用,物联网基于GPRS或NB-IOT技术,物联网终端具备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但是在很多物联网应用领域内,无线网络不稳定,经常出现无线网断线现象,造成数据丢失、控制命令失效,这给物联网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使物联网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一些困扰。
如何解决无线网络不稳定时确保数据完整,用户给物联网终端下达控制命令不失效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断网数据不丢失、用户控制命令不失效的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及该系统的物联网断线续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物联网断线续传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与物联网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数据通讯的云服务器端,还包括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系统和物联网断线下发系统,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ID号、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所述物联网终端具有固定的信号采集周期,采集数据时记录数据实时值与采集时间;所述物联网断线下发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ID号、控制命令与用户下发控制命令时间,云服务器端对每个物联网终端建立一个用户控制命令缓冲池;每个物联网终端都有一个唯一ID号,通过GPRS、NB-IOT等无线传输方式与云服务器端进行数据通讯,主动发起连接,云服务器端通过ID号识别每一个物联网终端,云服务器端开放固定端口号,物联网终端通过此端口号与云服务器端建立TCP或UDP连接,支持数据解析、存储与控制命令的下发。
所述物联网终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CPU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总线与CPU模块连接,所述CPU模块通过串口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无线传输模块支持TCP或UDP协议。
一种物联网断线续传方法,包括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方法和物联网断线续传下发方法,所述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物联网断线续传上传系统包括物联网终端ID号、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所述物联网终端具有固定的信号采集周期,采集数据时记录数据实时值与采集时间;物联网终端在每一个信号采集周期结束后,先根据TCP或UDP的Socket连接状态判断物联网终端与云服务器的网络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将物联网终端ID号、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组成协议包发送至云服务器,若不正常,则把采集到的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以队列的形式存储至CPU模块的Flash中,待物联网终端与云服务器重新建立连接后,将将物联网终端ID号、信号实时值与采集时间组成协议包发送至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派亚尼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派亚尼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1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胶囊切割机
- 下一篇:铜尾矿堆浸废渣应用、植被复合基材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