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水中铬的磁性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319646.5 申请日: 2019-12-19
公开(公告)号: CN111111612B 公开(公告)日: 2022-06-03
发明(设计)人: 孙奇娜;刘欣超;贾清川;张庆瑞;韩梦星;牛一卉;李才才 申请(专利权)人: 燕山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20 分类号: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48;C02F1/52;C02F101/22
代理公司: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代理人: 张建
地址: 066004 河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去除 水中 磁性 多孔 生物 制备 使用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铬的磁性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以Fe(III)为磁性前驱物,通过浸渍负载后慢速热解及原位炭还原的方法,将卤虫卵壳制备成为磁性多孔生物炭,可用于去除水中的Cr(VI)和Cr(III),使用时,将生物炭投放于含铬水中,一定时间后磁性分离或静置沉淀分离吸附剂,完成铬去除,本发明在水中常见阴离子共存时,仍可获得较高的铬去除率,同时能够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中重金属去除的吸附剂,尤其是一种用于铬去除的磁性多孔生物炭,属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铬盐生产、制革、电镀、木材防腐、染料印染及橡胶、陶瓷的工业化生产活动进行,产生了大量的含铬废水,其中铬主要以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的形式存在。Cr(VI)以通过皮肤接触、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并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肾等脏器造成毒性累积,损伤肾功能,引起DNA损伤,导致癌变。Cr(Ⅲ)对水生生物有一定毒性,高剂量下对人体细胞也可能表现出毒性反应。

水中铬的去除技术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和光催化法等。吸附法操作简单,在铬去除中已经应用。但由于Cr(VI)和Cr(III)在水中带相反电性的电荷,因此吸附剂对两类铬离子的同步去除效果有待提升。

生物炭主要是通过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高温裂解生物质的方法获得,主要是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与其它合成吸附剂相比成本较低。用磷酸作为活化剂合成芒果核生物炭,对Cr(VI)吸附量为7.8mg/g,用磷酸为活化剂,FeCl3、AlCl3、MnCl2作为协助活化剂合成生物炭,其吸附量增大为24mg/g,以苹果皮为原料合成生物炭,吸附量可达36.01mg/g,但总体上对铬的吸附量不高[1-3]

卤虫卵壳是卤虫通过卵生方式所产休眠卵的外壳,在水产养殖中被作为废物丢弃。卤虫卵壳具有独特的渐缩式孔道结构,其内层孔道为纳米孔,能够促进纳米颗粒分布,具有微孔纳米模板效应;外层孔道为大孔,大大提高了吸附传质效率,具有大孔强化传质效应[4]。对卵壳直接改性或负载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分离水中磷酸根及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剂[4,5]。利用卵壳的特殊孔道结构,可炭化将其制备成超级电容器及其它电化学材料[6-9],炭化后可改善卵壳在高碱性环境中稳定性。但目前尚无公开的利用卵壳制备生物炭用于水中铬分离的技术。

铁元素在处理水体铬污染领域的应用已有许多报道。铁的氧化物对Cr(VI)具有一定吸附能力[10];铁以阳离子形式负载在载体上有利于提高载体材料的表面电位,促进对水中Cr(VI)的静电吸附[11];特别是纳米零价铁,已成为近年来除铬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对Cr(VI)优异的去除效果可归因于吸附及还原作用[12]。但是纳米零价铁的制备通常需额外使用还原剂,且成品化学性质活泼,易团聚、失活,难回收。

参考文献:

[1]RAI M K, SHAHI G, MEENA V, et al. 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Cr(VI) using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mango kernel activated with H3PO4[J]. Resource-Efficient Technologies, 2016, 2: S63-S70.

[2]SUN Y, YUE Q, MAO Y,et al. Enhanced adsorption of chromium ontoactivated carbon by microwave-assisted H3PO4mixed with Fe/Al/Mn activation[J]. J Hazard Mater, 2014, 265:191-2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9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