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缴费业务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9168.8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邾明明;丛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设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贾国浩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缴费 业务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缴费业务机器人,主要涉及电力缴费设施领域。包括竖直固定在住宅楼墙壁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竖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滑轨的顶部设有罩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座沿滑轨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罩体内的顶部设有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上缠绕有保护软管,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的背部设有控制器,所述触摸屏的下侧设有现金支付终端,所述触摸屏上设有语音录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在结算日自助缴费,占用空间小,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能够进行远程指导,方便使用,能够提高缴费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缴费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缴费业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上门收费的电力缴费方式已逐步被网上缴费所替代,但是对于一些在小区内独居的老年人而言,由于年龄较大,接受与学习能力变弱,一般仅会简单的操作一些电子产品,无法以网上缴费的方式完成电力缴费,因此,在电力公司往往会保留一些人工缴费窗口或者布置一些自动缴费机器人,采用自动缴费机器人虽然减少了人员投入,但是电力公司的场地有限,在电费结算日往往会出现扎堆缴费的问题,缴费效率极低,而老年人到电力公司去缴费也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电力缴费业务机器人,它能够在结算日自助缴费,占用空间小,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能够进行远程指导,方便使用,能够提高缴费效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缴费业务机器人,包括竖直固定在住宅楼墙壁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竖直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的顶部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供支撑座进出的开口,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座沿滑轨上下滑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与开口相适应的密封板,所述罩体内的顶部设有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上缠绕有保护软管,所述保护软管中设有数据线、电源线,所述保护软管远离卷扬装置的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水平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的顶部与支架铰接,底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触摸屏的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支撑座上竖直设有与滑块相适应的滑槽,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带动滑块沿滑槽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触摸屏的背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微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语音采集模块,所述触摸屏的下侧设有现金支付终端,所述触摸屏上设有语音录入模块、语音输出模块,所述现金支付终端、触摸屏、驱动装置、升降机构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滑轨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支撑座相适应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一电机、竖直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齿条,所述第一电机上设有与齿条相适应的齿轮。
所述卷扬装置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上设有卷筒,所述卷筒的两端均设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卷筒连接,另一端与空心管连接,所述卷筒、空心管的壁上均设有与保护软管相适应的插孔,所述保护软管的一端经插孔插入空心管中后,从空心管的一端穿出,所述卷筒上设有与保护软管相适应的压紧扣。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滑槽中的丝杠,所述丝杠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滑块上镶嵌有与丝杠相适应的丝母。
所述控制器中设有定时器模块。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设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设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9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演讲屏
- 下一篇: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诱导培养基、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