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爆防贴壁功能的熔断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9154.6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漫雪;黄云;周家兴;丁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85/05 | 分类号: | H01H85/05;H01H85/175;H01H85/43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杨静文 |
| 地址: | 21004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爆防贴壁 功能 熔断器 | ||
本发明涉及熔断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爆防贴壁功能的熔断器,包括管状的主体和空心的柱体,主体套设在柱体的外部且二者同轴心布置,主体的内壁和柱体的外壁之间间距布置,主体的内壁和柱体的外壁之间连接加强筋,金属熔体布置在柱体的内部,主体的两端盖设端帽,该熔断器的管状主体在组装过程中,金属熔体进行自由落体落入空心的柱体内,避免了金属熔体与主体的内壁面直接接触,因此在通电过程中金属熔体的发热量均发生柱体内,未被与外部接触的主体所吸收释放,保证熔断器产品熔断性能的稳定,柱体、加强筋和主体起到三层防护的作用,三层防护相结合,使得整个熔断器的抗爆能力较强,能够避免金属熔体贴壁,改善熔断器的熔断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断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爆防贴壁功能的熔断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管状熔断器是利用中空的管状主体1作为支撑元件,通过端帽2和焊锡4将金属熔体3进行连接并形成导通,理想状态下金属熔体3会焊接在端帽2的中心,和管状主体1内壁四周保持等距,不影响金属熔体3散热。但在实际的熔断器产品组装过程中,由于金属熔体3为丝状或片状,在组装时由剪刀切断后呈自由落体状态落入中空的管状主体1中,此时金属熔体3会有很大概率贴附在管状主体1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组装完成后,由于管状主体1的导热性能比空气好,金属熔体3在通电过程中很大部分的发热量被接触的管状主体1材料所吸收并释放,造成熔断器在过负荷电流时由于热量达不到熔断热量,造成熔断时间增加或者不能熔断,此时熔断器在电路中不能起到保护作用,造成电路中其它电子器件的过电流损坏。并且在熔断器安装到标准测试板上,设置额定电压和试验电流后测试分断,根据公式Q=UIt=I2Rt随着电流电压的上升,金属熔体3的温度也极速上升,金属熔体3由固态变为液态熔断,在此过程中,管状主体1内的空气、金属熔体3、其他物质持续被加热并膨胀,在瓷管内形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压强释放过程中,当管状主体1与端帽2间的结合力较大时,管状主体1容易发生炸裂,从而导致分断性能不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抗爆防贴壁功能的熔断器,抗爆能力较强,能够避免金属熔体贴壁,改善熔断器的熔断时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爆防贴壁功能的熔断器,包括管状的主体和空心的柱体,主体套设在柱体的外部且二者同轴心布置,主体的内壁和柱体的外壁之间间距布置,主体的内壁和柱体的外壁之间连接加强筋,金属熔体布置在柱体的内部,主体的两端盖设端帽,金属熔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焊锡和端帽的中心连接。
所述加强筋为杆状,加强筋分布在柱体的两端,柱体每端的加强筋均为两个以上且沿柱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所述加强筋为条板状,加强筋布置在柱体的中部,加强筋为两个以上且沿柱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所述加强筋为条板状,加强筋为两个以上且沿柱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加强筋的两端均延伸到柱体的两端边缘。
有益效果:该熔断器的管状主体在组装过程中,金属熔体进行自由落体落入空心的柱体内,避免了金属熔体与主体的内壁面直接接触,因此在通电过程中金属熔体的发热量均发生柱体内,未被与外部接触的主体所吸收释放,保证熔断器产品熔断性能的稳定,柱体、加强筋和主体起到三层防护的作用,三层防护相结合,使得整个熔断器的抗爆能力较强,能够避免金属熔体贴壁,改善熔断器的熔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熔断器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金属熔体贴壁时熔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部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萨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9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