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阻燃纤维及其织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17271.9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侯琳;樊争科;赵雷;徐炎炎;孙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2/24 | 分类号: | D01F2/24;D01F1/07;D01F1/10;D02G3/04;D02G3/44;D03D15/50;D03D15/513;D03D15/283;D03D15/47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 地址: | 71003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阻燃 纤维 及其 织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收集本白纯棉废弃纺织品,然后将收集到的本白纯棉废弃纺织品洗涤烘干后粉碎处理;
步骤2,将粉碎后的本白纯棉废弃纺织品采用双氧水进行氧漂,再烘干,得到纤维素原料;
采用双氧水进行氧漂具体为:采用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8~12%,处理温度控制在60~90℃,漂白50~80min;
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纤维素原料使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处理1~3小时,在80~90℃温度下烘干,获得碱纤维素;
步骤4,将步骤3制备的碱纤维素与含羟基磷系阻燃剂混合,再加入交联剂,使阻燃剂与碱纤维素发生羟氨基化交联反应,制备得到阻燃纤维素;
所述交联剂为尿素、氨水、碳酸铵、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碱纤维素、阻燃剂、交联剂质量之比为100:(5~10):(1~3);
所述羟氨基化交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5~80℃,搅拌速度为150~25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3小时;
步骤5,采用步骤4得到的阻燃纤维素与纳米抗菌功能性溶胶混合制备纤维素溶液,然后进行纺丝得到初生纤维,再对初生纤维进行热牵伸、切断、上油、烘干、打包,获得抗菌阻燃纤维;
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按照质量百分比取料:阻燃纤维素16~22%、纳米银或锌抗菌功能性溶胶8~12%,其余为铜乙二胺溶液,各成分含量的总和为100%;
步骤5.2,将称取的阻燃纤维素、纳米银或锌抗菌功能性溶胶、铜乙二胺溶液置于反应釜内,反应温度为5~12℃,搅拌速度为200~400转/分钟,搅拌3~5小时后,获到纤维素溶液;
步骤5.3,将步骤5.2制备的纤维素溶液采用脱泡机脱泡后过滤,得到纺丝原液;
步骤5.4,将步骤5.3配制的纺丝原液置于湿法纺丝釜中,纺丝原液在氮气压力作用下依次经过计量泵、过滤网后,从喷丝头挤出形成初生丝条,喷丝头孔径为0.05~0.12mm;
步骤5.5,经步骤5.4制备的初生丝条经过第一道凝固浴形成初生纤维,第一道凝固浴为25~35%的碳酸钠溶液,温度为25~40℃;然后经过第二道中和水洗浴,中和水洗浴为8~15%的草酸溶液,温度为35~45℃;
步骤5.6,将经过中和水洗浴的初生纤维进行热牵伸、切断、上油、烘干、打包,获得抗菌阻燃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为45%的碳酸钠溶液。
3.一种采用自制纤维制备抗菌阻燃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1,纺纱,采用权利要求1制备成的抗菌阻燃纤维与阻燃涤纶或腈氯纶或芳纶混纺制成经纬纱,经纬纱中自制抗菌阻燃纤维质量百分比为35~55%,阻燃涤纶或腈氯纶或芳纶质量百分比45~65%,自制抗菌阻燃纤维和阻燃涤纶或腈氯纶或芳纶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所述经纬纱为股线,其线密度为9.8×2tex~24.5×2tex;
步骤2,织造,将步骤1制成的纱线依次进行整经、浆纱、穿筘、织造、修布整理,获得织物;
步骤3,对步骤2获得的织物依次进行退浆、染色、拉幅定型、预缩、打卷,形成抗菌阻燃织物,所述拉幅定型温度为16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72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