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5465.5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星;罗鸿文;徐守明;梅丽芸;樊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D239/52 | 分类号: | C07D239/52;C07D251/24;C07D25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苯胺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氢气;将所述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所述氢气在催化剂和溶剂存在下,催化氢化得到所述式I结构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H、F、Br、Cl、3,5‑二氟、NO2、OCF3、Ph、Me、COPh、CO2CH3,OMe,以及CF3中的任意一种,且位于苯环的3、4、5、6位中任意位置上;R选自氢、甲基、苯基、甲氧基,以及苄氧基中的任意一种;Z选自氮、碳中的任意一种。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反应过程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理想,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草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磺酰胺类除草剂是继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之后,由美国陶氏农业科学公司率先研制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此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为通过植物对有效成分的吸收,在植物体内产生活性代谢物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效果,使敏感杂草的正常氨基酸合成受阻,植物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展现除草性。目前成功开发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的主要是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包括唑嘧磺草胺、磺草唑胺、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啶磺草胺等主要品种。一种结构新型的磺酰胺类水稻田除草剂pyrimisulfan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于2000年研究成功,随后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triafamone(氟酮磺草胺),而这也是最新研发的一类高效、低毒、选择性水稻田苗前苗后磺酰胺类除草剂。新型磺酰胺类除草剂特别是氟酮磺草胺对水稻田除草十分高效,与其他水稻田除草剂相比,使用更少剂量的产品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除草效果,同时这类除草剂对生态环境安全可靠,且不对水稻田及周围水生生物等产生影响,因此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前,这类新型磺酰胺类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具有类似的骨架,目前传统的制备方法制备通过多步的合成获得,不仅工艺操作变得复杂,并且后处理产生的大量废液对环境不利,因此可以通过相同的骨架经过衍生而构建出,并提供一种更安全方便、更高效、更环保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式I结构的苯胺类化合物,该苯胺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新型磺酰胺类除草剂的中间体,为合成新型的磺酰胺类活性原药产品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纯度和收率理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胺类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
其中,R1选自H、F、Br、Cl、3,5-二氟、NO2、OCF3、Ph、Me、COPh、CO2CH3,OMe,以及CF3中的任意一种,且位于苯环的3、4、5、6位中任意位置上;R选自氢、甲基、苯基、甲氧基,以及苄氧基中的任意一种;Z选自氮、碳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式I结构的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氢气;将所述式II结构的化合物和所述氢气在催化剂和溶剂存在下,催化氢化得到所述式I结构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化工研究院,未经安徽省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漏毛飞织面料
- 下一篇:一种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