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5064.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8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源;余艳平;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彩膜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位于第二衬底朝向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一透光孔以及环绕第一透光孔的遮光部;遮光部包括至少一组子遮光部;沿垂直于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子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第一衔接层位于第一遮光层远离第二衬底的一侧;第一遮光层朝向第一衔接层的表面和第一衔接层朝向第一遮光层的表面相互楔合;指纹识别单元,位于第一衬底朝向彩膜基板的一侧;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感光器件,感光器件向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透光孔向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有利于改善第一透光孔位置膜层翘曲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背光光源(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为了适应用户对显示装置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具备了指纹识别功能。通常,当显示面板发生触摸时,经由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会通过位于显示面板上的透光孔传递至指纹识别单元上,指纹识别单元通过感受光信号的强度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现有技术中,透光孔周围使用不同膨胀系数的材料堆叠而成,在工艺生产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相互堆叠时,不同材料之间会产生应力作用,使得这些材料发生翘曲现象,从而导致显示面板中承载这些材料的基板发生翘曲,进而导致整个显示面板发生翘曲,影响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位于第一透光孔周围的遮光部采用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相互楔合的方式,有利于减弱遮光部发生翘曲的现象,进而减小显示面板发生翘曲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
彩膜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第一透光孔以及环绕所述第一透光孔的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至少一组子遮光部;沿垂直于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子遮光部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所述第一衔接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远离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朝向第一衔接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一衔接层朝向所述第一遮光层的表面相互楔合;
指纹识别单元,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向所述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向所述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指纹识别单元,在彩膜基板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孔,在指纹识别阶段,经由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一透光孔照射到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将对应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为了使得增加经由触摸主体反射的光线照射至指纹识别单元的量,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本申请中引入了遮光部。特别是,本申请中的遮光部包括至少一组子遮光部,子遮光部包括沿垂直于第二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的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而且第一遮光层朝向第一衔接层的表面和第一衔接层朝向第一遮光层的表面相互楔合,该相互楔合的结构使得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之间形成较大的形变阻力,有利于减小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发生形变的可能,也就是说,有利于减小第一遮光层和第一衔接层发生翘曲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减小显示面板整体发生翘曲的可能,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上肢骨折辅助外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