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5063.5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黄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恒安(中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515 | 分类号: | A61F13/515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林小彬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立体 吸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包括无纺布面层、吸收芯体、不透液性底层,所述无纺布面层包括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所述上层无纺布由第一三维螺旋卷曲纤维、第二三维螺旋卷曲纤维热风成型所述下层无纺布由第一二维卷曲纤维、第二二维卷曲纤维热风成型,所述上层无纺布上设有复数个上层透气孔,所述上层无纺布与下层无纺布通过超声波热压合的方式形成复数条压纹,各压纹组成复数个包围区,各包围区由复数条包围边组成,相邻两包围边之间不相连,各上层透气孔位于各包围区内。其解决了现有无纺布在柔软度、干爽保持度欠缺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供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中,对于吸收体的主要改进主要有无纺布、吸收芯的改进。对于无纺布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柔软度、蓬松度等性能上,无纺布在作为吸收制品的面层时,需要与人体密切接触,所以要求无纺布必须柔软、透气、亲肤。现有的无纺布主要有热风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水刺无纺布更加柔软亲肤,更加给人棉织品类的触感。但是作为吸收制品的面层使用时,并不是说触感好就可以了,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透气、防止反渗等性能。而且无纺布的厚度,根据不同的产品是会有一定的要求,太薄可能会造成反渗,而太厚可能会导致液体的下渗速度较慢。如何提供性能更加优越的无纺布作为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面层材料,也就成为了本领域人员的追求。
中国专利号:CN201310301601.1公开一种热风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该热风无纺布包括上下固接在一起的一第一纤维层和一第二纤维层;第一纤维层与水的接触角大于70度,其厚度为0.2~2.0mm,且具有贯穿的打孔结构,该打孔结构的面积占第一纤维层总面积的10~80%;第二纤维层与水的接触角小于70度;该第一纤维层用以将其上的液体导流至第二纤维层,该第二纤维层用以吸收导流自第一纤维层的液体。该热风无纺布用于与皮肤接触的吸收制品时,能够使使用者有干爽舒适的感受。其采用双层结构来形成无纺布,目的在于“当体液到达该第一纤维层时,由于该第一纤维层的表面能级较低,体液会沿第一纤维层的打孔结构流向所述第二纤维层,这样既具有导流作用,也可以使渗扩的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吸收制品的有效使用面积,也促进了液体快速吸收;由于所述第二纤维层的表面能级较高,当体液到达所述第二纤维层时能够快速吸收渗透进入该层中;同时,在体液被吸收后,由于第一纤维层与水的接触角大于70度,组织了体液通过毛细管作用重新返回吸收制品表面,达到干爽、舒适的效果;而第一纤维层的厚度大于0.2mm,即使有体液返回渗出第二纤维层,与使用者皮肤接触的仍然仅是第一纤维层,使用者也不会有潮湿的感觉”,但是这种无纺布在初使用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经历多次吸收使用。因为在第一次吸收时,无纺布就会保留一定的吸收状态,这样就会破坏无纺布形成的立体结构,导致在下一次吸收体液时第一纤维层会显得潮湿,而无法继续保持干爽的触觉,这是其厚度的设定所无法解决的。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其解决了现有无纺布在柔软度、干爽保持度欠缺的技术问题。基于此,还提供一种超声波立体吸收体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恒安(中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恒安(中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5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控制路亚拟饵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