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4999.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青;谢东;刘彰;曾毅夫;周益辉;黄春华;王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96;B01D53/50;B01D50/00;B01D53/8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邹小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工业 烟气 综合治理 系统 治理 方法 | ||
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该系统包括氨混合装置、SCR脱硝装置、空预器、热媒水板式前置换热器、静电除尘装置、烟道管式换热器、WFGD脱硫系统、金属电袋耦合装置、循环水处理装置、热媒水板式后置换热装置、第一热媒水管式换热装置及第二热媒水管式换热装置,氨混合装置、SCR脱硝装置、空预器、热媒水板式前置换热器、静电除尘装置、烟道管式换热器、WFGD脱硫系统、金属电袋耦合装置依次连接。锅炉与氨混合装置和空预器连接,热媒水板式后置换热装置与烟囱连接。锅炉排出的烟气依次进行脱硝、除尘、脱硫、深度净化和升温处理,最终降低粉尘、汞排放和烟气含湿量,实现烟气高效综合治理。本发明净化效率高、运行稳定,极大地减小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烟气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及采用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综合治理高温工业烟气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烟气广泛产生于各种工业锅炉生产过程之中。各类工业锅炉、窑炉及燃煤锅炉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中的NOx、SOx、气溶胶等多种污染物及形成的微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对高温工业烟气多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是未来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向。
现有的高温烟气治理设备主要包括喷氨装置、SCR脱硝装置、石灰石石膏法湿法脱硫装置、WFGD机械式除雾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等。然而上述现有的高温烟气治理设备在进行烟气处理时存在以下问题:(1)喷氨装置、SCR脱硝装置均采用常规的静态混合装置,大多存在严重的混合不均匀的现象,运行过程操作人员为保证脱硝效率需要不断增大喷氨量,从而氨逃逸量增大产生大量硫酸氢铵附着在催化剂表面阻塞催化剂并影响其活性,且硫酸氢铵的粘性使之牢固黏附在换热元件上造成换热效率下降。另外SCR脱硝采用的高尘布置含尘量甚至高达30~40g,大量的粉尘容易造成脱硝催化剂磨损及堵塞,影响脱硝装置的正常运行。(2)石灰石石膏法湿法脱硫在去除大尺寸飞灰颗粒物的同时却产生大量的PM2.5细微颗粒物:煤在燃烧过程中约有1%的硫被氧化成SO3,SO3在除尘器和湿法脱硫过程中遇水以H2SO4气溶胶微粒形式存在,当胶微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WFGD机械式除雾器对胶微粒形成的液滴的处理能力下降,从而仍有约50%的难以去除的SO3微粒、微细粉尘等排放,形成大气中PM2.5细微颗粒物的前体物。(3)常规湿式静电除尘器或脱硫系统旋汇耦合装置对入口烟气浓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入口粉尘80mg/m3、入口液滴75mg/m3,湿式静电除尘器对前端的除尘及除雾装置的效果要求较高,一旦入口烟气浓度超标,将无法保证超低排放的实现,同时由于存在效率衰减趋势,对雾滴去除不彻底,无法消除烟囱口白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及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高温工业烟气综合治理系统,包括氨混合装置、SCR脱硝装置、空预器、热媒水板式前置换热器、静电除尘装置、烟道管式换热器、WFGD脱硫系统、金属电袋耦合装置、循环水处理装置、热媒水板式后置换热装置、第一热媒水管式换热装置及第二热媒水管式换热装置。
所述氨混合装置的箱体内安装有双叶片固定扰流柱、中心轴座、四叶片转动导流柱、导流光管及喷氨装置;其中双叶片固定扰流柱的两个叶片夹角为90°,叶片上根据烟气量大小开有多个让烟气通过的扰流孔;四根双叶片固定扰流柱、五根中心轴座及四根导流光管通过焊接并排固定在箱体的底板上,五根四叶片转动导流柱分别安装在中心轴座的轴杆上,喷氨装置安装在箱体箱壁的上端,喷氨装置的位置高于双叶片固定扰流柱、四叶片转动导流柱及导流光管的高度。
所述SCR脱硝装置包括设置有两层带高温喷吹阀反吹的除尘单元,除尘单元设置于脱硝装置的前置烟道内。
所述热媒水板式前置换热器的板片垂直于烟道安装,热媒水板式前置换热器的连接管路上配备有循环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4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助网络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牦牛乳蛋白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