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的移动端用户行为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14528.5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瑶;娄云;李佳洲;鲁俊良;刘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N3/046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陈瑶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嵌套 深度 孪生 神经网络 移动 用户 行为 检测 方法 | ||
1.基于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的移动端用户行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移动端用户n*m个行为的M个纯净流量包和M个真实流量包;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在移动端上安装待采集流量的n个APP,采集时单独运行一个APP,并在其每一个操作时,采集一个纯净流量包;
S1.2、采集n个APP的m个操作,得到移动端用户n*m个行为的纯净流量包;
S1.3、重复M次步骤S1.2,得到移动端用户n*m个行为的M个纯净流量包;
S1.4、在移动端上安装待采集流量的n个APP和若干日常APP,同时运行多个APP,采集n个APP的m个操作,每个操作采集一个真实流量包,得到移动端用户n*m个行为的真实流量包;
S1.5、重复M次步骤S1.4,得到移动端用户n*m个行为的M个真实流量包;
S2、将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进行配对,构建训练数据;
S3、提取训练数据中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大小,将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大小作为其第一特征;
S4、将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第一特征进行对10取模运算,得到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第二特征;
S5、将流入移动端的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第二特征用正数表示方向,将流出移动端的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第二特征用负数表示方向;
S6、根据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中的信息,对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进行重新排列,并滤除干扰纯净流量包和干扰真实流量包;
其中,所述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的构成相同,均包括五元组、流量包产生时间和流量包大小;所述五元组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名;
具体的,所述步骤S6包括以下分步骤:
S6.1、将具有相同五元组的纯净流量包相邻排列,将具有相同五元组的真实流量相邻排列;
S6.2、根据分组过后的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将协议名不是TCP、SSL、SSLv2和TLSv1.2的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滤除,完成干扰纯净流量包和干扰真实流量包的滤除;
S7、构建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并根据训练数据对其进行训练;
S8、将待检测的真实流量包输入训练完成的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通过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检验真实流量包中包含的与纯净流量包相同的行为模式,得到移动端用户行为的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的移动端用户行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分步骤:
S2.1、将同一APP的同一操作的纯净流量包和真实流量包进行配对;
S2.2、根据配对结果,构造训练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嵌套式深度孪生神经网络的移动端用户行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数据获取的具体方法为:将同一操作的1个真实流量包与2个纯净流量包进行组合,遍历每一个真实流量包,得到若干训练数据;
所述训练数据格式为:(真实流量包,第一纯净流量包,第二纯净流量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赛尔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45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