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4076.0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植富;林铁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孙浩 |
地址: | 52907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率 不同 电压 切换 升压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包括电源供电模块、MCU模块、升压电路模块、负载关断控制模块和第一电池充电电路模块,电池电压供电给升压电路模块,MCU模块通过PWM升压控制端对升压电路模块进行占空比调节,使得升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电压相对较稳定;升压电路模块稳定输出后,MCU模块通过负载关断控制端进行开关处理,负载电机不工作时,可以通过电池充电电路控制端导通第一电池充电电路模块,充电到直流电池,由于电路没有多余元件消耗,因此产品电路将达到高效率利用,同时外部电源输入端的电压可以通过升压电路模块对直流电池进行恒流的充电,可以使直流电池充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外接电源和直流电池两个供电电源的电路,一般都会存在两个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同,而且负载马达的电压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升压电路升压到负载马达的额定电压,供电给负载马达,而外接电源和直流电池两个供电电源供给升压电路的电需要通过二极管隔离,具有单一方向性。但该方式下,直流电池电压不能充满,且由于直流电池供给升压电路需用二极管隔离,因此存在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导致供电电路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能够对电能达到高效率利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率不同电压切换升压电路,包括:
电源供电模块,包括外部电源输入端、第一二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一开关管、直流电池和电源供电端,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电源供电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连接所述直流电池的正极,所述直流电池的负极接地;
MCU模块,设置有PWM升压控制端、负载关断控制端和电池充电电路控制端,所述电源供电端通过第十六电阻连接到所述MCU模块的电源端;
升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三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电源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PWM升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负载关断控制模块,包括负载电机、第三开关管、第六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负载电机的正极,所述负载电机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负载关断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池充电电路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四开关管、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六开关管,所述负载电机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所述第六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电池充电电路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4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