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套组坯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包套成型设备及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13860.X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7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雷海龙;李志强;陈福龙;廖金华;梁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23K20/02 | 分类号: | B23K20/02;B23K20/14;B23K20/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套组坯 密封 装置 方法 成型 设备 加工 | ||
1.一种包套组坯密封装置,用于密封待扩散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所述内层包套内设置密封所述待扩散件的内层密闭腔体,所述外层包套内设置包覆于所述内层密闭腔体外部的外层密闭腔体;所述内层密闭腔体内设置抽真空的真空通道,所述外层密闭腔体内设置通入惰性气体的进气通道;所述内层密闭腔体和所述外层密闭腔体之间相互独立,以使得所述待扩散件在真空和惰性气体气压作用下促成待扩散件连接界面的紧密贴合,从而形成包套组坯的扩散连接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套组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套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内层上包套和内层下包套,所述内层上包套沿远离所述内层下包套的方向凸设第一凹槽,所述内层下包套沿远离所述内层上包套的方向凸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形成封装所述待扩散件的内层密闭腔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套组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包套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外层上包套和外层下包套,所述外层上包套沿远离所述外层下包套的方向凸设第三凹槽,所述外层下包套沿远离所述外层上包套的方向凸设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对设置以形成外层密闭腔体,所述内层密闭腔体位于所述外层密闭腔体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套组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密闭腔体和/或外层密闭腔体的周边通过工装模具的密封梗进行压合,且采用封焊焊缝进行密封。
5.一种包套组坯密封装置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扩散连接结构中待扩散件的实际尺寸预设对应的多个坯料,各所述坯料内包含预设尺寸的加工余量;
根据待扩散件的实际尺寸加工坯料,沿高度方向对加工后的多个坯料进行叠加,作为待扩散件组坯;
制备内层包套和外层包套;
将待扩散件组坯装入内层包套内密封,将外层包套包覆于内层包套外密封,形成包套组坯;
将包套组坯放入扩散模具内,对内层包套持续抽真空,对外层包套通入惰性气体,并按照预设的加工条件,完成扩散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加工条件包括扩散温度、扩散压力和保压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8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