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沿面闪络用非介入式表面电位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13265.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尹毅;范路;王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12 | 分类号: | G01R29/12;G01R29/24;G01R3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沿面闪络用非 介入 表面 电位 测量 装置 | ||
一种沿面闪络用非介入式表面电位测量装置,包括:测试腔、闪络引发装置、表面电位测量装置以及信号采集和分析装置,闪络引发装置和表面电位测量装置设置于测试腔内且分置于待测样品两侧,信号采集和分析装置设置于测试腔外并与表面电位测量装置相连。本发明在温度、湿度和真空度可控条件下实现闪络引发和表面电位测量同步进行,弥补传统表面电位测量只能工作在闪络结束后的不足,通过对表面电位测量结果的分析能够实现闪络前加压阶段的表面电荷积聚特性以及闪络期间表面电荷动态特性的研究,为今后电介质耐闪络性能的评估提供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沿面闪络测试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沿面闪络用非介入式表面电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沿面闪络是影响高电压电气绝缘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事故,作为绝缘支撑的绝缘子在“三结合点”处的电场畸变易产生表面电荷积聚并最终演变为持续性沿面闪络,危害设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闪络前加压阶段“三结合点”处表面电荷的积聚过程以及闪络阶段表面电荷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价材料的耐闪络性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闪络前加压阶段以及闪络阶段的表面电位测量,但现有技术并无用于测量闪络过程的表面电位测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沿面闪络用非介入式表面电位测量装置,通过在测试腔体内的待测试样上方设有表面电位测量装置,下方设有闪络引发装置,并在测试腔体外与计算机相连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实现闪络前和闪络过程中的表面电位测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测试腔、闪络引发装置、表面电位测量装置以及信号采集和分析装置,其中:闪络引发装置和表面电位测量装置设置于测试腔内且分置于待测样品两侧,信号采集和分析装置设置于测试腔外并与表面电位测量装置相连。
所述的测试腔包括:腔体外壳、控温控湿装置和抽气气泵,其中:抽气气泵设置于腔体外壳上,控温控湿装置设置于腔体内并与腔体外壳相连。
所述的闪络引发装置包括:第一绝缘支撑、保护电阻、高压源、固定件和两个指形电极,其中:一个指形电极通过保护电阻与高压源相连,另一个指形电极接地短路连接,第一绝缘支撑设置于指形电极下方。
所述的第一绝缘支撑上设有用于与指形电极固定的电极固定件。
所述的指形电极包括:高压用指形电极和短路用指形电极,其中:高压用指形电极与高压源相连,短路用指形电极接地短路连接。
所述的表面电位测量装置包括:三维移动平台、第二绝缘支撑和探针,其中:三维移动平台通过第二绝缘支撑与探针固定连接。
所述的信号采集和分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静电电压表、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静电电压表与表面电位测量装置相连。
技术效果
本发明整体填充了闪络前加压阶段以及闪络阶段的表面电位测量领域空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测试腔体内的待测试样上方设有表面电位测量装置,下方设有闪络引发装置,并且在测试腔体外与计算机相连进行存储和分析,在温度、湿度和真空度可控条件下实现闪络引发和表面电位测量同步进行,弥补传统表面电位测量只能工作在闪络结束后的不足,为今后电介质耐闪络性能的评估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绝缘支撑示意图;
图3为指形电极示意图;
图4为指形电极主视图;
图5为电极固定件示意图;
图6为电极固定件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效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32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