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2987.X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亮 | 
| 主分类号: | F23L15/04 | 分类号: | F23L15/04;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旋流 烟气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吸热段和放热段,所述吸热段安装在所述烟道的尾部,烟气经过所述吸热段并加热在所述吸热段内的介质后排出;所述放热段安装在风道内,通过所述风道进入所述锅炉的空气经过所述放热段;所述介质经烟气加热后进入所述放热段内并对空气进行加热,在所述放热段内放热完成的介质回流至所述吸热段;所述介质在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放热段的管腔内流动时均能够形成微旋流。采用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烟气的余热回收,降低了锅炉烟道的出口排烟温度,并利用回收的余热加热空气,降低了单位产量的燃料消耗,进一步提高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安全、经济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锅炉在运行中所排放的烟气均不同程度的含有硫的成分,硫与烟气中的其它组分会形成硫酸,就会引起锅炉的空预器或换热器受热面发生低温酸露腐蚀,造成锅炉空预器或换热器受热面腐蚀、泄漏、积灰堵塞等问题,直接影响锅炉的热效率及锅炉的安全运行。烟气直接排入大气会导致出口排烟温度高,锅炉尾部受热面负荷大,烟气的余热不能利用等问题,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也是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对锅炉烟气的余热进行高效安全的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装置,采用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烟气的余热回收,降低了尾部换热器的出口排烟温度,并利用回收的余热加热进入的锅炉的空气,降低了单位产量的燃料消耗,进一步提高锅炉尾部受热面的安全、经济运行,由于使用了微旋流技术,使得换热设备更加高效,同时也减少了设备的换热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旋流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所述装置能够利用锅炉烟道内烟气的余热对进入所述锅炉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吸热段和放热段,所述放热段的高度高于所述吸热段的高度,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放热段的管腔外周均设置有环形翅片;所述吸热段安装在所述烟道的尾部,烟气经过所述吸热段并加热在所述吸热段内的介质后排出;所述放热段安装在风道内,通过所述风道进入所述锅炉的空气经过所述放热段;所述介质经烟气加热后进入所述放热段内并对空气进行加热,在所述放热段内放热完成的介质回流至所述吸热段;所述介质在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放热段的管腔内流动时均能够形成微旋流。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有饱和蒸汽连通管和冷凝水自回流管,烟气加热后的所述介质经所述饱和蒸汽连通管进入所述放热段内,在所述放热段内放热完成的介质经所述冷凝水自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吸热段;所述饱和蒸汽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闸阀,与所述第一闸阀连接有安全阀;所述介质为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放热段均由若干竖直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换热单元组成,所述吸热段内的所述换热单元与烟气流动的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放热段内的所述换热单元与空气流动的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装置中,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有上主管束、下主管束以及连通所述上主管束和所述下主管束的多个支流管束,所述吸热段的若干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上主管束均通过第一集箱管与所述饱和蒸汽连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放热段的若干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上主管束均通过第二集箱管与所述饱和蒸汽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吸热段的若干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下主管束均通过第三集箱管与所述冷凝水自回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放热段的若干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下主管束均通过第四集箱管与所述冷凝水自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在所述吸热段和所述放热段管腔内,所述支流管束套接有内衬打孔管,所述内衬打孔管的两端与所述支流管束的两端焊接,所述内衬打孔管的管壁上布满通孔,所述通孔呈旋转排列;
每个所述支流管束的外周都沿支流管束的长度方向依次套接有若干所述环形翅片,所述环形翅片上设置有若干由向外表面延伸的沟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亮,未经王永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转高速垂爪式双轴精整地联合作业机
- 下一篇:缓蚀环形消防地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