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2124.2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梅周盛;潘世林;陈林;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B60L53/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直流 充电 末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具体包括查表充电、充满阈值、第一步降电流、第二步降电流、第三步降电流以及修正步骤。本发明通过在直流充电电池快充满的末端阶段,对充电电流做阶梯式的降流,直至满足充满的条件结束充电,并在降流过程中添加小电流请求充电方式,此方法不但能有效防止电池因大电流导致过充问题,也能有效保证电池充的更加饱满,增加整车续驶里程;同时,减少大电流充电,降低电池老化,延长整车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末端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其工作原理为: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纯电动汽车,相对燃油汽车而言,主要差别在于四大部件,驱动电机,调速控制器、动力电池、车载充电器,相对于加油站而言,它由公用超快充电站。纯电动汽车之品质差异取决于这四大部件,其价值高低也取决于这四大部件的品质。纯电动汽车的用途也在四大部件的选用配置直接相关,纯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它们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
电池管理系统(BMS)为一套保护动力电池使用安全的控制系统,时刻监控电池的使用状态,通过必要措施缓解电池组的不一致性,为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集中式是将电池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集中在一个控制器里面,比较合适电池包容量比较小、模组及电池包型式比较固定的场合,可以显著的降低系统成本,在纯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充电环节是电动汽车涉及最多的一个环节,其充电好坏往往决定一部电动车的好坏,故其充电控制方法成为充电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当前电动汽车研究的主要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主要在直流充电电池快充满的末端阶段,对充电电流做阶梯式的降流,直至满足充满的条件结束充电,并在降流过程中添加小电流请求充电方式,此方法不但能有效防止电池因大电流导致过充问题,也能有效保证电池充的更加饱满,增加。整车续驶里程;同时,减少大电流充电,降低电池老化,延长整车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在直流充电电池快充满的末端阶段,对充电电流做阶梯式的降流,直至满足充满的条件结束充电,并在降流过程中添加小电流请求充电方式,此方法不但能有效防止电池因大电流导致过充问题,也能有效保证电池充的更加饱满,增加整车续驶里程;同时,减少大电流充电,降低电池老化,延长整车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末端充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查表充电:利用车体自带的电池管理系统先恒流充电,充电请求电流按照电池持续充电电流表进行查表充电;
S2:充满阈值:恒流充电过程中,单体最高电压达到50mV的阈值时,则达到充满阈值电压;
S3:第一步降电流:在达到步骤S2的基础上,电池管理系统开始执行第一步降电流模式,并记下当前充电请求电流Ia,以当前充电请求电流Ia为基础,降低固定步长电流I步1,且降电流期间发送充电请求电流为0.05C,持续T1时间后,电池管理系统再以Ia-I步1的大小请求充电电流,当单体电压再次达到充满阈值电压50mV后,电池管理系统再次执行第一步降电流模式,充电请求电流为Ia-I步1*N1,N1值的大小与本步骤的请求次数的数值大小相同,依次反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2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耐久性能的建筑竹材的深加工处理工艺
- 下一篇:管筒连接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