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10898.1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庆 |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路径 负荷 分配权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属于板带轧制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解决了现有带钢板轧制厚度负荷分配方法难以保证板形质量,导致生产出现断带、堆钢等影响轧制稳定性的问题。它包括步骤一:设定其中一个机架出口带钢给定厚度为hi;步骤二:以给定厚度hi为基础,上下浮动30%作为厚度极限,厚度极限取值范围为[hil1,hil2];步骤三:以给定厚度hi为中点,在厚度极限取值范围[hil1,hil2]内,将厚度划分成n等份,等份间隔为(hil2‑hil1)/n,并产生n+1个结点;步骤四:进行负荷分配权值的计算;步骤五:对带钢的平直度进行判别。它主要用于对带钢板形负荷分配的优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板带轧制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轧制规程设计解决的是厚度负荷分配问题。以往研究负荷分配方法是把负荷分配计算作为连轧操作过程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单独考虑。大体分为二类:第一类是采用最小平方和目标函数和非线性规划的计算方法;第二类采用分配系数法,依靠经验值来决定累计负荷比例、轧制功率分配比和轧制负荷分配比的约束条件方法。这两类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带钢厚度,但板形问题较难解决,特别是换品种规格时,需要操作工根据经验调整分配系数保证板形质量,往往带钢板形质量较差,生产出现断带、堆钢等影响轧制稳定性的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的板形负荷分配权值计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热连轧带钢从板坯厚度到终轧出口处轧件厚度的减薄路径有多条,经过多个机架,最终从成品机架出口输出,对多个机架进行编号,先给定一种轧制负荷分配,设定其中一个机架出口带钢给定厚度为hi;
步骤二:以给定厚度hi为基础,上下浮动30%作为厚度极限,厚度极限取值范围为[hil1,hil2];
步骤三:以给定厚度hi为中点,在厚度极限取值范围[hil1,hil2]内,将厚度划分成n等份,等份间隔为(hil2-hil1)/n,并产生n+1个结点;
步骤四:多个机架之间的负荷分配权值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W为机架间负荷分配权值,α和β为影响系数,Ch为带钢板凸度,H为带钢轧前厚度,h为带钢轧后厚度,i为机架号;
步骤五:对带钢的平直度进行判别。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带钢的平直度通过下式进行判别:
式中:Ch为带钢板凸度,h为带钢厚度,i为机架号,B为带钢宽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等份数量根据机架位置划分,机架越靠后,带钢越薄等份数量越多。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越靠近成品机架,影响系数α的取值越大,成品机架的取值范围为80%~85%。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影响系数β与机架所在位置和机架的压下率分配相关,靠近成品机架的三个机架,影响系数β与机架的压下率分配成反比;其余位置的机架,影响系数β与机架的压下率分配成正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0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车辆用直流发电与电源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安装的水冷电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