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梯次利用储能的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7559.8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2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建;黄霆;黄道姗;张慧瑜;林芳;苏清梅;张伟骏;方晓玲;杜培;刘智煖;张健;徐振华;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H02J3/3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梯次 利用 配电网 优化 调度 方法 | ||
1.一种考虑梯次利用储能的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针对电动汽车退役的动力电池,通过电池分选与重组,形成能够应用于配网优化中的储能系统;
步骤S2、计算储能系统寿命衰减度,确定梯次利用储能的安全裕度,确定配电网优化模型中储能调节约束;
步骤S3、通过生成树原理形成拓扑约束,采用Distflow模型确定配电网的基本潮流约束;
步骤S4、结合拓扑约束以及Distflow模型,并采用含常数M和二进制变量βfl的不等式约束,改进潮流约束;
步骤S5、建立以负荷裕度值最大以及其方差最小的多目标函数,形成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得出最优结果;
所述步骤S1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S11、通过多参数分选法对电池单体之间包括电压、内阻和容量的参数的分析,并结合动态特性分选法将电池在同一充放条件下的电压曲线作为电池分选的指标,分选出一致性较好的电池;
步骤S12、在保证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串联和并联,组成成组连接方式,对容量相近的电池组成电池系统应用于配电网中;
所述步骤S2中确定梯次利用储能的安全裕度的实现方式如下:
步骤S21、计算t1~t2时刻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深度βbj为
其中Pbj为输出功率,t1和t2为单体电池j的充放电时间,Ebj_last为标称区域储能容量极限值;
步骤S22、设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充放电次数X次,计算对应的衰减度δbj为
其中,Nbj_best为25℃电池的总充放电次数;
步骤S23、根据动力电池的衰减度对梯次利用储能系统SOC安全裕度[SOC'bj_min,SOC'bj_max]进行设定,具体如下:
SOC'bj_min=(1+δbj_x)SOCbj_min
SOC'bj_max=(1-δbj_x)SOCbj_max
其中,δbj_x为当前状态动力电池寿命损耗;SOCbj_min、SOCbj_max分别表示动力电池初始应用时荷电状态的上下限;
所述步骤S3中的约束条件为:
步骤S31、以生成树原理为基础,形成辐射性约束:
βfl+βbl≤1,l∈Seg
其中,βfl表示支路流通方向,βfl=1表示线路功率由节点i流向节点j,否则βfl=0;βbl=1表示线路功率由节点j流向节点i,否则βbl=0,A为网络无向关联矩阵,A(i,l)=1表示节点i和支路l关联,否则其为0;Seg为线路集合,N为节点集合;
步骤S32、采用Distflow模型,即支路流入功率等于流出功率与支路损耗之和、线路末端电压等于首端电压与线路压降之差,具体约束表达式为:
其中,Pj和Qj分别表示流入节点j+1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j+1和Qj+1分别表示流出节点j+1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gj+1和qgj+1分别为节点j+1发出的有功和无功,pcj+1和qcj+1分别为节点j+1消耗的有功和无功;rj表示线路j到j+1的电阻;xj表示线路j到j+1的电抗;Uj表示节点j的电压幅值;
所述步骤S4中改进的潮流约束为:
步骤S41、使约束线性化,采用含常数M和二进制变量βfl,βbl的不等式约束:
-Mβfl≤Pfl≤Mβfl
-Mβbl≤Qbl≤Mβbl
其中,Pfl和Qfl分别为支路l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和无功;
步骤S43、得出新的潮流方程为:
其中,Pbl和Qbl表示反向的功率流动,上标g表示发出的功率,c表示消耗的功率;
所述步骤S5中目标函数具体为:
其中,pcmit和qcmit分别为t时刻时节点i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ηpb和ηqb分别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衡系数,N表示网络节点集合,T为运行的时间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75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