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筒及该套筒的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6492.6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B25B23/12;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套筒,该套筒包括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第三构件。该第二构件可移动地插设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三构件可移动地套设于该第一构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该套筒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可以有效简化内部结构,同时大幅缩小整体体积,以同时提供三种不同尺寸的套接部供使用者选用,以更有益于实际使用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套筒有关。
背景技术
套筒经常用来驱动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可以理解的是,套筒的套接部的尺寸形状皆是固定,仅能够套接与其尺寸轮廓匹配的紧固件,因此,于工厂中常常需要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套筒以供使用,造成成本过高、收纳不易、携带不便等问题。因此,有业者开发出二种尺寸的套筒,甚至也有三种以上尺寸的套筒来供使用者使用,如中国台湾专利号TWI576208、美国专利号US5157995等所公开的套筒即属此类。
在此类套筒结构中,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是以最外围的套接部作为不动的基准,其他尺寸较小的套接部依序重叠于内部,在使用时通过紧固件压抵以使尺寸小套接部内缩,进而使紧固件与其匹配的套接部结合,亦即,复数套接部是采用内缩选用的技术。
然而,此内缩技术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即为同时需要有多种尺寸、多种弹性力的弹簧重叠配置,并且于套筒的内部同时需要设置多种移动限位机构来避免元件脱离,导致各元件之间的结构配合度要求甚高,导致加工难度提升、组装不易、成本昂贵等问题。
另一种套筒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号M348666所示,是以最外围的壳体为不动的基准,将复数筒件重叠摆放于壳体内部,以达到提供多种套接部尺寸的目的;其中,于各个筒件分别贯设有长度不同的导槽,并通过复数横杆来滑设连结,使用时将欲用的筒件推出壳体。
然而,上段所提套筒所采用凸伸的技术手段,同样地,其对元件作动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导致加工困难的问题,如导沟的长度配置、侧向定位槽的位置选定、连结杆上诸多细小结构配置等等。并且,于使用时,转动套筒所产生的扭矩容易集中于横杆,导致多次使用后极容易变形的困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套筒,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可以有效简化内部结构,同时大幅缩小整体体积,以同时提供三种不同尺寸的套接部供使用者选用,以更有益于实际使用操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筒,包括: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第三构件。该第一构件包括有相对的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套接部,该结合部供连接于一动力工具,该第一套接部可选择性地供驱动一第一物件;该第二构件插设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二构件包括有一供驱动一第二物件的第二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容设于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朝向靠近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套接部驱动该第一物件;而该第三构件系套接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三构件包括有一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由一第一位置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进而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套接部的部分凸伸于该第一套接部以供驱动一第三物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的内径尺寸彼此相异其中,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二套接部的端面是低于该第一套接部的端面进而形成一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供该第一物件的部分插接,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在该第三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一套接部的部分是突出于该第三套接部。
优选地,该第一构件另包括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围构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可相对移动地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一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容置空间且其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构件,以使该第二构件常态地具有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在该第一构件贯设有至少一贯孔,至少一限位件可移动地穿设过该至少一贯孔而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一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的一第二外壁是面向该第一内壁,在该第二外壁另凸伸有一挡部,该挡部与该第二套接部呈间隔配置,且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挡部与该至少一限位件呈干涉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薪萤企业有限公司,未经薪萤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6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