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园生态厕所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05543.3 | 申请日: | 2019-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200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园 生态 厕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园生态厕所,便池中部设置外端向下倾斜短通道,短通道内侧设置网状过滤筛,短通道外侧向外设置平伸长通道,长通道底面间断设置缺口,长通道末端封闭,短通道和长通道都埋在土壤中,土壤栽植绿化树,栽树圈留置圆形土壤地面,其他地面用水泥砂浆铺设封闭。本发明主要用于公园厕所建设,特点是便池粪水通过埋于地下土壤中的短通道和长通道流向土壤然后被绿化树树根吸收利用,雨水通过水泥地面流向环境。本发明实现厕所污水自动无害化处理,避免厕所污水污染环境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厕所,尤其是一种公园生态厕所。
背景技术
人类粪便近三分之一的成分是细菌,而且多半是对健康有害的肠道细菌。每毫升厕所污 水肠道细菌达到109以上。传统厕所无论粪便转移不转移,都容易因暴雨等原因导致厕所污水 流入环境,甚至污染饮用水源。饮用水标准是每100毫升不得检测出一个CFU的肠道细菌。 流入环境的细菌通过人类行为转移污染,最终危害人类、家禽、牲畜、水产和其他动物的健 康,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降低水质等级。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理论创新。长江经济带要:“共 抓大保护,不要大发展”。厕所革命是共抓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粪便富含有害肠道细菌,放任粪便污水流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平衡被破坏、 环境污染和影响健康等问题。但是粪便也是一种肥料资源,富含氮肥,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粪便转移过程也是一种空气污染行为,而且耗费劳动力。粪便不容易导致有些树种发病,例 如樟树。樟树生长速度快,根系浅,是优质绿化树种。厕所是环境污染重要原因之一。传统 厕所技术忽视暴雨导致厕所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性,也缺乏厕所粪便资源的自动利用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厕所污染环境,不能自动循环利用粪便肥料资源等缺陷,本发明提 供一种公园生态厕所,让雨水通过水泥地面流入水体环境,让厕所污水从地下进入土壤被绿 化树种吸收利用,避免厕所污水污染环境水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园生态厕所,包括便池,短通道, 长通道,土壤,绿化树,便池中部设置外端向下倾斜短通道,短通道内侧设置网状过滤筛, 短通道外侧向外设置平伸长通道,长通道底面间断设置缺口,长通道末端封闭,短通道和长 通道都埋在土壤中,土壤栽植绿化树,栽树圈留置圆形土壤地面,其他地面用水泥砂浆铺设 封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便池中部设置向下倾斜短通道和平伸长通道,便于粪 便污水从通道流到地下土壤中扩散,从而被绿化树根部吸收利用,短通道内侧设置网状过滤 筛避免粗糙漂浮物堵塞通道,通道内侧设置在便池中部避免底部沉淀物堵塞通道口,缺口间 断设置避免长通道陷入土壤,缺口设置在底部避免土壤进入通道,水泥砂浆覆盖地面避免雨 水流入土壤,这样粪便污水经过土壤渗透被绿化树根部吸收利用成为植物生物质,实现粪便 处理自动化,避免粪便中转的臭味污染和粪便泄露的环境污染,由于水泥地面的阻隔作用, 雨水很少进入土壤,而绿化树对营养和水源的需求较大,可通过根部土壤吸收的方式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中1.便池,2.短通道,3.网状过滤筛,4.长通道,5.缺口,6.土壤,7.绿化树,8.栽树圈,9.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公园生态厕所,包括便池1,短通道2,长通道4,土壤6,绿化树7,便池1中部 设置外端向下倾斜短通道2,短通道2内侧设置网状过滤筛3,短通道2外侧向外设置平伸长 通道4,长通道4底面间断设置缺口5,长通道4末端封闭,短通道2和长通道4都埋在土壤 6中,土壤6栽植绿化树7,栽树圈8留置圆形土壤地面,其他地面用水泥砂浆9铺设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信号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双重网络加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