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回正转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5355.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帖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达航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代春 |
地址: | 401336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转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回正转向系统,包括通过方向盘控制的全液压转向器,方向盘与全液压转向器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包括丝杆;丝杠通过其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基座上,丝杠上螺合有仅可移动的螺母,螺母移动方向的前后两端与固定基座对应的相向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优选,弹性元件由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圆柱螺旋拉伸弹簧或气体弹簧中的一种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向能够自动回正,消除方向不能回正的安全隐患;同时,可给驾驶员带来转向角度大小的直观感受,利于驾驶员主动实施安全控制。其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行驶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全液压转向的自动回正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使用全液压转向系统的车辆上,由于转向系统构造的限制,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后,方向盘是不能自动转回到中间位置的,车轮也不会自动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如在下一次操作时,不清楚方向位置,或者忘记方向位置,极易导致行车事故。另外,无论方向盘转角多大,驾驶员用手打方向盘的力度都是一样的,这造成车辆的转向角度大小不能及时回馈给驾驶员,导致转向角度难以把控,其操作性差,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为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中全液压转向车辆的转向操作性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回正转向系统,该系统通过在转向传动构件上设置随转向方向对应移动的移动构件,以及在移动构件与相对固定的构件之间设置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元件的储能特性进行转向动力储备,以在转向动力撤出后,利用弹性元件自动回正,同时,通过弹性元件形成转向阻力,使驾驶员获得转向角度越大方向盘越重的力度反馈,从而提高警觉性,减少事故隐患。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回正转向系统,包括通过方向盘控制的全液压转向器,方向盘与全液压转向器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包括丝杆;所述丝杠通过其两端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基座上,丝杠上螺合有仅可移动的螺母,螺母移动方向的前后两端与固定基座对应的相向侧之间设有弹性元件。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通过在转向传动构件上设置丝杠螺母副结构,并在移动螺母与相对固定的基座之间对称设置弹性元件,在转向过程中螺母的运动与转向的方向和转向角度大小相关联,利用弹性元件的储能特性,在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打方向的转向过程中螺母向弹性元件施加载荷使弹性元件储备能量。在驾驶员松开方向盘即转向外力撤出后,螺母在弹性元件作用下自动回位,螺母驱动丝杠反向转动,继而使方向回正,消除方向不正导致的下一次操作的安全隐患;并在转向过程中,通过弹性元件储能形成阻力,使驾驶员明显感受到转向角度越大,大方向越吃力,以形成转向角度大小的直观反馈,从而对驾驶员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利于驾驶员主动进行安全管控,消除安全隐患。本方案适用于所有采用全液压转向器的车辆和工程机械。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由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圆柱螺旋拉伸弹簧或气体弹簧中的一种构成。以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可靠性要求、生产成本和使用寿命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选择。其中,在回正状态弹性元件均应处于预紧状态;如压缩弹簧和气体弹簧均应处于适量的压缩状态,并具有进一步压缩的压缩储备量,拉伸弹簧应处于适量的拉伸状态,并具有足够的拉伸储备量,以在转向极限位置时,两根弹簧也都处于拉伸状态。
优选的,所述螺母与固定基座之间形成防转结构。以通过防转结构确保螺母保持仅可移动的状态;其中防转结构包括导轨副结构、凸凹配合结构等常用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转结构包括由防转销和防转条形槽相互配合形成,防转条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以通过简单的销和槽构成的凸凹配合结构防止螺母转动,降低制造成本;其中,防转销可设在螺母上,也可设在固定基座上,防转条形槽设螺母和固定基座中设置防转销之外的另一构件上。
优选的,所述丝杠和螺母均采用滚珠结构。以降低丝杠螺母副运行阻力,降低方向盘操作力度,提高转向操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达航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达航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5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