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4596.3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6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路胜;赵爱民;亓爱杰;刘承军;王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路胜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10/12;A23K10/37;A23K50/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垃圾 制备 饲料 养殖 黑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该方法以有机易腐垃圾为饲养原料,配以优化设计的多种辅料和复合菌种,实现了黑水虻的高效养殖。本发明的养殖方法能够满足黑水虻养殖的要求,能够提高黑水虻幼虫的取食效率和存活率,并充分利用有机易腐垃圾中的养分,实现快速的转化利用。本发明二次利用了有机易腐垃圾、秸秆、豆渣等废弃资源,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低碳环保,经济价值高,为黑水虻的规模化、工业化养殖提供了基础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水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易腐垃圾,又称湿垃圾,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主要包括:粪便、糟渣、滤泥、厨房及菜市场垃圾等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这类废物在自然环境中易腐烂变质,成为妨碍正常生产及生活的污染源,造成环境公害。另一方面,有机易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如果能够将其进行二次利用,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是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的一种昆虫,又称光亮扁角水虻,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黑水虻幼虫能够以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作为食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类等并能减轻垃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将收获的幼虫加工成动物蛋白饲料添加剂,也可以直接喂鸡、鱼、龟、虾、黄蟮、金龙鱼、鸟、珍禽、林蛙等幼虫,还可以提取抗生素、脂肪剂等,生产化妆品,外用药品特别是对风湿性湿疹脱发等症疗效显着。
由上可知,黑水虻的许多生物学特性都很适合用于有机易腐垃圾的转化,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来实现对有机易腐垃圾的零污染处理,以及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该方法高效利用有机易腐垃圾来养殖黑水虻,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养殖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以有机易腐垃圾制备饲料养殖黑水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有机易腐垃圾,并对有机易腐垃圾的重金属含量指标进行检测,所述重金属包括砷、铅、镉、铬、汞、锌、铜,若所述重金属元素中有任一严重超标,则进行填埋处理,若所述重金属元素均未严重超标,则进行混料;
(2)将有机易腐垃圾与辅料A进行混合,所述辅料A由秸秆、麦麸和锯末组成,三者的重量比为1-1.3:1.5-2:0.8-1,混合后依次进行筛选、破碎、灭菌、制浆,得到有机易腐垃圾浆料;
(3)将所述浆料的pH值调至7.2-7.6,并将浆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6-70%;
(4)取步骤(3)得到的浆料与辅料B进行混合,再加入二者总重量1-1.5%的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发酵后得到饲料A;其中所述辅料B和浆料的重量比为1-1.5:10,所述辅料B由豆渣、秸秆、骨粉、葡萄糖和小苏打组成,重量比为3:3-3.5:1-1.4:2-3:0.8;
(5)取步骤(3)得到的浆料与辅料C进行混合,再加入二者总重量1-1.5%的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发酵后得到饲料B;其中所述辅料C和浆料的重量比为2-2.5:9-10,所述辅料C由花生麸、麦麸、木糠、玉米粉、鸡冠参组成,重量比为2-3:2.5-3:0.5-1.5:0.8-1.5:1;
(6)将黑水虻幼虫投放至养殖盒中,采用饲料A和饲料B以重量比1:2进行饲养,每一百公斤混合饲料中投入2-6公斤黑水虻幼虫,混合饲料耗尽后,每2-3天添加50公斤混合饲料,直至黑水虻幼虫长到3龄;
(7)长到3龄后,采用饲料A和饲料B以重量比1:1.5进行饲养,每2-3天添加60-70公斤混合饲料,直至黑水虻幼虫长到4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路胜,未经李路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