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498.X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于力娜;朱云;唐柳;朱雅男;张克金;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92;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金属 掺杂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方法包括:(1)将碳材料、铂的前驱体溶液和过渡金属盐混合,得到混合溶液;(2)将得到的混合溶液与还原剂混合,分离,干燥,得到前驱体材料;(3)将得到的前驱体材料热处理,得到过渡金属掺杂的铂基纳米颗粒;(4)将得到的过渡金属掺杂的铂基纳米颗粒与全氟磺酸溶液混合,分离,干燥,得到所述的催化剂;其中,步骤(1)、(2)、(3)和(4)均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所述催化剂中过渡金属提高结构稳定性、催化活性和耐久性,全氟磺酸膜的包覆,形成连续的质子传导面网络,提高质子传递速度,提升电流密度和膜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铂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是最有前景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方案之一,目前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由于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温启动快速,无污染、耐久性好、比功率高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佳绿色能源之一。
铂基催化剂目前是氢燃料电池系统所必需的理想催化剂体系,在60-90℃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但由于Pt金属存储量少、价格昂贵、易毒化等特点,因此,为了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大规模市场应用中具有商业可行性,需要开发高活性、高耐久、铂含量更低的铂催化剂是当下研究重点。
CN106972181A公开了一种车载燃料电池用Pt基纳米线阴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Pt基纳米线阴极催化剂包括碳载体,以及负载碳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为Pt纳米线或PtM合金纳米线,其中,M为过渡金属,其选自元素周期表B族和第IIIV族的元素中的一种;阴极催化剂用无模板法或模板法等液相还原制得Pt纳米线或PtM合金纳米线,然后易高导电性的碳载体负载主活性组分,即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Pt基纳米线阴极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纳米线结构均一、活性高、耐久性佳等。但是该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质子传递速度较慢,进而影响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和使用寿命。
催化剂利用率的优化提供了一种降低铂负载量的途径,CN103579639A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阴极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为空壳型碳担载Pt基纳米催化剂,以Pt或Pt与过渡金属组成的合金为活性组分,其通式为Pt或PtMx,其中,M=Ag、Au、Ru、Rh、Pd、Os或Ir,0.05≤x≤0.95,催化剂粒径为10-100nm,壳体壁的厚度1-20nm。制备的催化剂Pt基组分利用率高,相比于传统的碳载Pt基纳米颗粒催化剂,本发明的催化剂在保证表面有效Pt基活性组分的前提下,省去传统纳米颗粒内部不参与反应的Pt基组分,提高Pt基组分的利用率;同时空壳结构诱导Pt基组分发生晶格畸变,产生电子调控作用,参与催化反应的Pt基组分催化活性高,但是该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结构不稳定,耐久性较差,同时制备方法较复杂,不易于产业化。
与生产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双金属催化剂相比,铂负载量迄今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催化剂的利用程度与催化剂层的结构相关特性密切相关,催化剂层通常由少量聚合物Nafion和Pt/C或Pt-合金/C粒子组成,在碳载体负载铂纳米粒子表面形成质子导电链,其中聚合物Nafion的作用一方面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将催化剂牢牢地粘在质子膜上,另一方面为阳极侧H质子提供传导运输路径。催化层工作原理是氢气在阳极分离出质子和电子,质子经过质子交换膜到阴极,而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当电子到达阴极时,与质子以及通入的O2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结合而生成水,具体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H2→2H+2e- (1)
阴极:1/2O2+2H+2e-→H2O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4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