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etinex理论的端到端网络的图像去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4471.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1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萍;刘瑾;王海新;何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90 | 分类号: | G06T7/90;G06T5/00;G06N3/08;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etinex 理论 端到端 网络 图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tinex理论的端到端网络的图像去雾方法,主要是首先建立去雾网络,然后,将Retinex模型嵌入去雾网络中实现端到端的学习,从有雾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来估计亮度图和反射图,进而根据Retinex模型恢复出清晰图像。利用本发明中的网络可以联合估计图像的亮度图和反射图,然后依据Retinex模型来恢复无雾图像。本发明提出的去雾网络不依赖于大气散射模型,从而避免了不准确的传输图估计导致的去雾后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并且Retinex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的颜色感知模型,该网络通过估计亮度图和反射图来恢复无雾图像,更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使得恢复的无雾图像更加清晰自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图像的去雾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雾、霾等天气条件下拍摄的户外图像,由于受到大气悬浮粒子的吸收和散射等干扰,会产生对比度下降、细节模糊、颜色失真等退化现象,严重影响户外视频监控、目标识别等视觉系统的性能。因此,图像去雾在计算机视觉应用和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尤为重要。
随着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成为图像去雾研究的主流方向。该方法直接学习有雾图像到无雾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去雾,或者通过估计传输图和大气光值等参数并利用成像模型实现去雾。Qu等[1]提出了一个增强的pix2pix去雾网络(EPDN),该网络直接学习有雾图像和无雾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Chen等[2]提出一个多尺度自适应去雾网络(MADN),该网络包括自适应蒸馏网络和多尺度增强网络,其中多尺度增强网络通过金字塔池化模块来融合信息,使恢复的无雾图像更加更加精细化。Cai等[3]提出一个端到端的网络(DehazeNet)来估计传输图,然后依据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无雾图像。Li等[4]重新构造了大气散射模型,将传输图和大气光值整合成一个参数K,并设计了AOD-Net来估计参数K,从而恢复无雾图像。Zhang等[5]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密集连接的金字塔网络结构(DCPDN),通过两个子网络分别估计传输图和大气光值来实现去雾。
虽然这些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去雾结果,但是方法[1-2]直接学习有雾图像和无雾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来恢复无雾图像,缺乏理论依据,存在去雾后图像失真的现象。虽然方法[3-5]依据大气散射模型来恢复无雾图像,但通过网络估计的传输图往往包含过多的细节信息,并且大多数方法将大气光值设置为全局一致常量,导致恢复的无雾图像质量下降。
[参考文献]
[1]Qu,Y.,Chen,Y.,Huang,J.,Xie,Y.(2019).Enhanced Pix2pix DehazingNetwork.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Recognition(pp.8160-8168).
[2]Chen,Shuxin,et al.Multi-Scale Adaptive Dehazing Network.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Workshops.2019.
[3]Kui Jia Chunmei Qing Dacheng Tao Bolun Cai,Xiangmin Xu.Dehazenet:an end-to-end system for 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Processing,25(11):5187–5198,2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