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4072.4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7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张艳辉;陈清朋;刘笑;张树潇;冯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B29C39/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政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虫 折叠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折痕的翼面主体,所述折痕包括具有向所述翼面主体的正面翻折趋势的谷折痕组,以及具有向所述翼面主体的背面翻折趋势的山折痕组;
所述谷折痕组包括由所述翼面主体的一侧边伸出并朝向所述翼面主体的对侧边延伸的第一谷折痕,由所述第一谷折痕末端伸出并朝向所述对侧边延伸的第二谷折痕,由所述翼面主体的一底侧端角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谷折痕的末端的第三谷折痕,由所述翼面主体的一底侧端角伸出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谷折痕的末端的第四谷折痕,由所述第二谷折痕的末端伸出并朝向所述翼面主体的所述对侧边倾斜延伸且终结于所述对侧边的第五谷折痕,以及由所述第五谷折痕的末端伸出并朝向所述翼面主体的所述一侧边延伸的第六谷折痕;
所述山折痕组包括由所述翼面主体的一邻侧边伸出并终结于所述第六谷折痕末端的第一山折痕,起始于所述第一山折痕末端并终结于所述第二谷折痕与所述第三谷折痕交接处的第二山折痕,以及起始于所述第一山折痕末端并终结于所述第一谷折痕、所述第二谷折痕与所述第四谷折痕的交接处的第三山折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谷折痕的起始点为所述翼面主体上伸出所述第一谷折痕的一侧侧边的中点,所述第一谷折痕垂直于所述翼面主体的伸出所述第一谷折痕的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谷折痕与所述第二谷折痕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山折痕与所述第二山折痕位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侧边与所述第三谷折痕之间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三谷折痕与所述第四谷折痕之间夹角的角度;且所述第五谷折痕与所述第二山折痕之间夹角的角度等于所述第二山折痕与所述第二谷折痕之间夹角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谷折痕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谷折痕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六谷折痕的长度与所述第三山折痕的长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谷折痕、第二谷折痕、第三谷折痕、第四谷折痕、第五谷折痕、第六谷折痕、第一山折痕、第二山折痕及第三山折痕均为直线折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面主体的翼面形状呈矩形。
8.一种仿甲虫折叠翼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甲虫折叠翼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对仿甲虫折叠翼结构进行几何建模;
S2:基于所述几何建模铸造适配所述仿甲虫折叠翼结构的模具;
S3:向所述模具中注入成型材料,热固成型;
S4:脱模取出成型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层模和下层模,所述上层模与所述下层模可拆卸连接并形成有型腔;所述上层模为可溶于水的柔性材质,所述下层模为不溶于水的刚性材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甲虫折叠翼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将热固成型后的模具置于水中,待所述模具的上层模溶解后,从所述下层模上取下仿甲虫折叠翼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40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刚体坐标系空间变换标定的汇聚式双目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四向调节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