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3314.8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4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贾超;王长江;闫洁;郭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18 | 分类号: | F16L58/18;F16L58/02;F16L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宁立存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管道 机械化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属于管道防腐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红外加热器对第一热收缩带加热,中频加热器对补口部位进行加热,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红外加热器对第一热收缩带和第二热收缩带加热,中频加热器停止加热,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红外加热器对第一热收缩带、第二热收缩带和第三热收缩带加热,直至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控制红外加热器对第一热收缩带和第二热收缩带停止加热,对第三热收缩带继续加热,同时控制中频加热器对补口部位进行加热,直至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控制红外加热器和中频加热器停止加热。本公开可以融合加热设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实现成本,提高补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管道防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气管道会遭受土壤、空气和输送介质(石油、天然气等)的腐蚀。管道防腐是为减缓或防止管道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机械化补口是针对管道焊缝处做的防腐措施。
相关技术中,油气管道的补口方法包括:先对补口部位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得到光滑表面;再在光滑表面上涂覆防腐层;最后在防腐层上缠绕热收缩带。
为了使防腐层和热收缩带紧密附着在补口部位上,在涂覆防腐层之前、以及缠绕热收缩带之后需要分别控制不同的加热设备对管道进行加热。例如,控制中频加热设备在涂覆防腐层之前对管道进行预热,控制红外加热设备在缠绕热收缩带之后对管道进行加热。两个加热过程都需要单独配备控制设备和操作人员,实现成本较高,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在复杂地形下很难转换工位,补口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可以融合油气管道补口的加热设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实现成本,提高补口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适用于补口部位的表面上涂覆有防腐层,且所述防腐层上从所述补口部位的中心向两侧依次缠绕有第一热收缩带、第二热收缩带和第三热收缩带的油气管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红外加热器对所述第一热收缩带加热,中频加热器对所述补口部位进行加热,直至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红外加热器对所述第一热收缩带和所述第二热收缩带加热,所述中频加热器停止加热,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红外加热器对所述第一热收缩带、所述第二热收缩带和所述第三热收缩带加热,直至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红外加热器对所述第一热收缩带和所述第二热收缩带停止加热,对所述第三热收缩带继续加热,同时控制所述中频加热器对所述补口部位进行加热,直至满足第四预设条件;
控制所述红外加热器和所述中频加热器停止加热。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热收缩带的温度,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热收缩带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设定启动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热收缩带的加热时间,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热收缩带的加热时间达到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设定启动时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三热收缩带的设定启动温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加热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热收缩带的加热时间达到所述第三热收缩带的设定启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3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