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维耗能减震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2169.1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易飞;何浩祥;吴山;程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4B1/24;E04B1/58;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维 耗能 减震 型冷弯 薄壁 型钢 结构 住宅 体系 | ||
1.多维耗能减震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其特征在于:
底导轨(1)、顶导轨(2)、水平横撑(3)、墙柱(4)通过自攻螺钉(9)相连组成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墙体,自攻螺钉(9)与构件之间内衬摩擦垫片(10),摩擦垫片(10)采用与型钢有较大摩擦系数的黄铜;摩擦垫片(10)与自攻螺钉(9)和相应构件之间可产生摩擦力;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墙体中的耗能斜撑为五段式的构造方式,由耗能斜撑中部(5)、耗能斜撑屈服段(6)、耗能斜撑端部(7)组成,使用三种不同屈服强度的钢材;耗能斜撑端部(7)使用高强钢,耗能斜撑中部(5)使用普通钢,耗能斜撑屈服段(6)使用软钢,同时耗能斜撑屈服段(6)腹板部位均匀开椭圆孔;耗能斜撑的各段排列顺序为耗能斜撑端部(7)-耗能斜撑屈服段(6)-耗能斜撑中部(5)-耗能斜撑屈服段(6)-耗能斜撑端部(7),各段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
质量钢板上表面与波纹钢板(19)之间通过化学螺栓弹簧(16)相连,质量钢板悬吊于冷弯薄壁型钢桁架体系下方;质量钢板之间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焊接在一起的质量钢板侧表面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墙体顶导轨(2)部位通过螺栓弹簧(17)相连;化学螺栓弹簧(16)为化学螺栓和弹簧的连接组合体,螺栓弹簧(17)为普通螺栓和弹簧的连接组合体;若干化学螺栓弹簧(16)和若干螺栓弹簧(17)均匀布置,并与质量钢板、波纹钢板(19)、轻质混凝土板(21)组合成能一个完整的调谐质量耗能体系,在发生地震时多维调谐减震;刚性斜撑(8)位于门窗洞口上下部位;刚性斜撑(8)与底导轨(1)、顶导轨(2)、水平横撑(3)、墙柱(4)采用自攻螺钉(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耗能减震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其特征在于:底导轨(1)、顶导轨(2)为壁厚为1.4mm-1.8mm的冷弯薄壁U型钢;水平横撑(3)、墙柱(4)、耗能斜撑中部(5)、耗能斜撑屈服段(6)、耗能斜撑端部(7)、刚性斜撑(8)为壁厚为1.0mm-1.2mm的冷弯薄壁C型钢;底导轨(1)、顶导轨(2)、水平横撑(3)、墙柱(4)、刚性斜撑(8)的冷弯薄壁型钢的屈服强度为295MPa-550MPa;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墙体的两侧,一侧设置单墙柱,另一侧设置双墙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耗能减震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其特征在于:耗能斜撑屈服段(6)的屈服强度选用100MPa-225MPa,耗能斜撑中部(5)的屈服强度选用235MPa-275MPa,耗能斜撑端部(7)的屈服强度选用345MPa-390MPa;耗能斜撑屈服段(6)的腹板中单行椭圆孔短边直径总和为耗能斜撑屈服段(6)腹板宽度的1/10-1/4,单列椭圆孔长边直径总和为耗能斜撑屈服段(6)腹板长度的2/5-7/10;
由耗能斜撑中部(5)、耗能斜撑屈服段(6)、耗能斜撑端部(7)组成的耗能斜撑在于利用开孔耗能斜撑屈服段(6)易产生弯曲塑性变形,耗能能力强的特点,使耗能斜撑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耗能斜撑端部(7)可减轻节点的破坏,同时提高耗能斜撑屈服段(6)的耗能能力;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墙体中上部耗能斜撑与下部耗能斜撑呈K型分布,上部耗能斜撑与水平横撑(3)和墙柱(4)使用自攻螺钉(9)相连,下部耗能斜撑与底导轨(1)和墙柱(4)使用自攻螺钉(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耗能减震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其特征在于:内外覆面板(11)与底导轨(1)、顶导轨(2)、水平横撑(3)、墙柱(4)的内外侧通过自攻螺钉(9)相连;覆面板(11)使用10mm-20mm的OSB板、硅酸钙板、石膏板;覆面板(11)与墙体骨架连接的螺钉间距为150mm-1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21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