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1882.4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旭;刘军;候盛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6/00 | 分类号: | F17C6/00;F17C13/02;F17C13/04;F17C13/00;F17D1/14;F17D3/01;F17D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7064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车 安全 保护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以及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控制方法,属于液氯槽车充装液位检测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液氯充装到一定液位高度后,其所在液面位置的贮罐外壁温度会显著降低的特性,通过检测贮罐外壁温度来判断内部的液氯是否充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预设的控制程序,实现了当贮罐内充装的液氯达到预设安全液位线时,可以自动停止充入液氯,提高了充装工作的可靠性,避免由于系统过充造成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安全事故。本发明是小型成套系统,适用性强,可以在氯碱及其他行业的液氯充装工况下使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以及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控制方法,属于液氯槽车充装液位检测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氯槽车充装没有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都是通过人工目测槽车外壁结霜水线判断液位,不具备可靠性和有很大的随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便于实现液氯槽车充装时液位的自动监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具有贮罐的液氯槽车,贮罐的顶部连接有液氯充装管道,液氯充装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贮罐的外壁布置有第一温度测试点,第一温度测试点布置于贮罐的预设安全液位线所在的水平面上,第一温度测试点配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贮罐配设有液氯充装启停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液氯充装启停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是:贮罐的外壁布置有第二温度测试点,第二温度测试点所在的水平面高度低于预设安全液位线所在的水平面高度,第二温度测试点配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是:控制系统包含触摸操作显示屏。
进一步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若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液氯充装启停装置包括液氯充装泵开关及液氯充装管道上的阀门。
在上述的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氯槽车充装安全控制方法,当贮罐内充装的液氯达到预设安全液位线时,可以自动停止充入液氯。控制系统中具有预设的控制程序,使得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为预设值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液氯充装启停装置停止往贮罐充入液氯;第一温度传感器对应的预设值根据前期试验预先确定;
若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为预设值时,上述的包含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回路再启动工作;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应的预设值根据前期试验预先确定;
上述的前期试验是指确定贮罐内液位高度与外壁温度对应关系的试验。
进一步的是:液氯充装管道配设有流量计,当流量计检测到的液氯充装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液氯充装启停装置停止往贮罐充入液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氯充装到一定液位高度后,其所在液面位置的贮罐外壁温度会显著降低的特性,通过检测贮罐外壁温度来判断内部的液氯是否充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预设的控制程序,实现了当贮罐内充装的液氯达到预设安全液位线时,可以自动停止充入液氯,提高了充装工作的可靠性,避免由于系统过充造成的问题以及引起的安全事故。本发明是小型成套系统,适用性强,可以在氯碱及其他行业的液氯充装工况下使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液氯槽车充装安全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1—贮罐、2—液氯充装管道、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安装支架、6—控制系统、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钢企欣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