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复材管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1413.2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志宇;姜志华;李明富;王俊杰;魏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29C70/70 | 分类号: | B29C70/7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周鹤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塑复材管 制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热塑复材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心轴,为内模仁,并具有一管状表面及一内径,该内径靠近该心轴两端处设有外低内高的斜面,该内径具有多边形的一制动孔,该心轴是由多片纵轴走向的组合片围设拼成;
一内部加压机构,设置于该心轴的内径,该内部加压机构由该内径径向地向外对该多片组合片施加压力;
一加热机构,设置于该内部加压机构;
一对上、下模具,于合模后具有对应于该心轴的管状表面的一模穴,以供该心轴、置于该心轴内的该内部加压机构及置于该内部加压机构内的该加热机构置入,并紧固该上、下模具,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分别设有数个水路孔,用以灌入流通的液体,使上、下模具冷却降温;
其中,该内部加压机构包含:一组配在该心轴的制动孔的固锁杆、两锥形杆分别设置在该心轴的内径的两端及分别穿过该两锥形杆的两螺杆,该两螺杆与该固锁杆螺合,当该两螺杆向内螺入时,会推动该锥形杆朝向该固锁杆移动,以向外撑大该心轴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锥形杆的外端环形排列有半圆形的数个第一凹槽,每一组合片面对相对应的该第一凹槽方向设有半圆形的一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与相对应的该第二凹槽对合形成一孔洞,该孔洞贯通到组合片的中间,该加热机构包含有数个环形排列的加热棒,该数个加热棒分别埋入于该两锥形杆的数个该第一凹槽与该组合片的该第二凹槽对合形成的数个孔洞内,并伸入到组合片的中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心轴的管状表面的断面为长锥形或水滴形。
4.一种热塑复材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装置;
B:将该多片组合片围设拼接成一心轴;
C:将该内部加压机构置入于该心轴的内径;
D:将一碳纤预浸材加温使其软化后,沿着该心轴包覆于该心轴表面而形成管料形状;
E:将该心轴置入于一上、下模具的模穴内,并合模锁紧该上、下模具;
F:扭转该内部加压机构的螺杆,使该锥形杆朝该心轴内部的固锁杆移动,而对该碳纤预浸材产生内压;
G:升温该加热机构,以加热该碳纤预浸材;
H:在合模状态下,在该数个水路孔灌入流通的液体,使该上、下模具及该碳纤预浸材降温;以及
I:该上、下模具的温度降至常温后,开模并取出形成管料形状的该热塑复材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中,该碳纤预浸材是以摄氏温度80°~130°加温使其软化。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G中,该加热机构是以摄氏温度150°~250°加热该碳纤预浸材5分钟~10分钟。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复材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D中,在将一碳纤预浸材加温使其软化后,沿着该心轴包覆于该心轴表面而形成管料形状时,同时在该管料形状的表面的局部区域埋入金属片、金属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4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培训机构用便于携带的智能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