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1386.9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锋;俞能海;姚远志;周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32 | 分类号: | H04N1/32;G06T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维码 可逆 可视 水印 图像 隐私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包括:对原始图像进行去隐私信息处理,生成去隐私信息的图像和隐私信息,并对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生成能够链接到加密的隐私信息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并将统一资源定位符编码成二维码后,对去隐私信息的图像进行可逆可视水印嵌入,获得载密图像;对于授权的图像接收方,能够从载密图像中提取出嵌入的二维码,进而得到加密的隐私信息,通过解密得到隐私信息,并进行隐私信息融合从而获得原始图像。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隐私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避免隐私泄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逆信息隐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日益完善的拍摄功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采集数字图像并在网络上发布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用户在互联网中发布和分享自己拍摄的数字图像可以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然而,伴随这类通信行为,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会面临泄露的风险。在移动通信应用程序(如微信和QQ等)发布图像时,很多用户会选择上传原图以获得视觉质量更好的体验效果。上传的原始图像往往带有拍摄时间、拍摄地点和详细描述等隐私信息,而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进行画像。
因此,使用社交网络和移动通信应用程序发布图像的通信行为伴随着隐私信息泄露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隐私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避免隐私泄露。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包括:
对原始图像进行去隐私信息处理,生成去隐私信息的图像和隐私信息,并对隐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生成能够链接到加密的隐私信息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并将统一资源定位符编码成二维码后,对去隐私信息的图像进行可逆可视水印嵌入,获得载密图像;
对于授权的图像接收方,能够从载密图像中提取出嵌入的二维码,进而得到加密的隐私信息,通过解密得到隐私信息,并进行隐私信息融合从而获得原始图像。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将原始图像做去隐私信息处理,并将隐私信息处理为对应的二维码以可逆可视水印的方式嵌入至去隐私信息的图像中,使得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得到隐私信息,并获得原始图像,实现对隐私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避免隐私泄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可逆可视水印的图像隐私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二维码的图像可逆可视水印嵌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码分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作为水印的二维码图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验中使用的载体图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载体图像Lena使用可逆可视水印算法生成的载密图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载体图像Peppers使用可逆可视水印算法生成的载密图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密图像Lena抵抗JPEG图像压缩攻击的鲁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