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以及电池包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1100.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0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安;朱彦亮;庄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31/00;G01R19/165;G01K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携智汇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8 | 代理人: | 钱伟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诊断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以及应用该电池包诊断方法的电池包诊断装置,所述电池包诊断方法包括S1:检测电池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若两者之差不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显示电池包温度异常;S2:检测电池包放电口载前电压以及载后电压;若两者之差不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则显示电池包放电回路异常;S3:检测充电电压以及放电电压;若两者不相等,则显示电池包的充电回路异常;S4:检测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是否具有热插拔信号;若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没有热插拔信号,则显示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异常。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地全面检测电池包,并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以及应用该电池包诊断方法的电池包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包作为动力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工具。然而,由于电池包充放电较为频繁、工作强度高,并且由于电池包自身体积、使用工况、制造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电池包存在易于损坏、故障位置难以判断等等问题。一旦发生故障,用户很难对故障进行排查,更多地是向销售商或维修服务站点寻求帮助。但是,销售商、维修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他们通常是将维修压力转嫁给设备制造商,例如:返厂维修。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极小的原因或者是部分简单的元器件的故障就送厂返修,不仅会增加维修成本,而且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电池包发生故障后,目前常用的判断方法是用匹配的充电器和放电工具,对电池包做一次短时间的充放电,以通过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包产生的故障现象来对问题点进行大致定性,然后再拆开电池包做进一步的分析定位。此种操作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该方法具有检测局限性。有些故障无法通过短时间充放电看出来,例如:充电MOS漏源极短路。其次,该方法无法准确定位故障位置,例如:当匹配充电器充电异常时,无法判定故障位置。最后,该方法的诊断效率较为低下,甚至需要维修人员多次充放电才能判定电池包的故障类型、故障位置,严重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以及应用该电池包诊断方法的电池包诊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以及应用该电池包诊断方法的电池包诊断装置,该电池包诊断方法能够快速地全面检测电池包,并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诊断方法,当电池包插入电池包诊断仪后实施上述诊断方法并对电池包进行诊断,该电池包诊断方法包括不分先后顺序的如下步骤:S1:检测电池包的电池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若两者之差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显示电池包温度正常,否则显示电池包温度异常;S2:检测电池包放电口加负载前的载前电压以及加负载后的载后电压;若两者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则显示电池包放电回路正常,否则显示电池包放电回路异常;S3:检测电池包充电口的充电电压以及放电口的放电电压;若两者相等,则显示电池包的充电回路正常,否则显示电池包的充电回路异常;S4:检测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是否具有热插拔信号;若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具有热插拔信号,则显示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正常,否则显示电池包的热插拔接口异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还包括步骤S31:检测充电MOS管是否可以关断;若充电MOS管可以关断,则显示电池包充电回路正常,否则显示电池包充电回路异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1:判断电池包是否工作一预设时间;若是,则检测电池包的电池温度,否则待电池包工作一预设时间后再检测电池包的电池温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方法还包括步骤S5:存储温度检测信息、放电回路检测信息、充电回路检测信息以及热插拔接口检测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1℃、3℃、5℃、7℃或9℃,进一步地优选为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