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光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0682.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5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吕井成;李纪伟;陈小雨;孙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H02S30/10;H02S40/10;F24S30/4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术娜 |
地址: | 064100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光伏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光伏板,包括底板、调节装置、一级光伏结构和二级光伏结构;所述的底板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装置,位于调节装置上通过销轴安装有二级光伏结构,且相邻的两个二级光伏结构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一级光伏结构;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光伏板安装使用后主要存在的a:光伏板表面的硅晶片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积附大量的灰尘,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对光能的吸收效率;b:光伏板安装以后位置固定,不能根据不同季节调节对光照的吸收角度,且光伏板表面的张开面积也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实际储能需求调节其张开面积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光伏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主要的是需要在光照充足的位置安装光伏板。
现有的光伏板安装使用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光伏板表面的硅晶片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积附大量的灰尘,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对光能的吸收效率;b:光伏板安装以后位置固定,不能根据不同季节调节对光照的吸收角度,且光伏板表面的张开面积也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实际储能需求调节其张开面积。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光伏板。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光伏板,包括底板、调节装置、一级光伏结构和二级光伏结构;所述的底板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装置,调节装置上通过销轴安装有一级光伏结构,相邻的两个一级光伏结构之间以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二级光伏结构;其中:
所述的一级光伏结构包括一级光伏框、限位单元、按压柱、复位弹簧、限位柱、上擦拭单元、下擦拭单元和一级硅晶片;所述的一级光伏框的中部设置有矩形通孔,一级光伏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U型通孔,且所述一级光伏框中部设置的矩形通孔与一端的U型通孔相连通;一级光伏框的矩形通孔内部设置有限位单元,且一级光伏框上矩形通孔的两端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的按压柱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一级光伏框的圆形通孔内,且位于按压柱的外壁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限位柱通过插接方式对称设置在一级光伏框内;一级光伏框的上端安装有一级硅晶片,且一级光伏框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上擦拭单元,所述的下擦拭单元通过活动连接方式设置在一级光伏框内部的矩形通孔内部;设置的若干个一级光伏结构间距排布且可以调节相邻一级光伏结构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了电力吸收的效率。
所述的二级光伏结构包括二级光伏框、二级硅晶片、固定滑块和拉力弹簧;所述的二级光伏框为U型结构,且二级光伏框的上端对称设置有回型滑孔;所述二级光伏框的回型滑孔与限位柱相配合,二级光伏框的上端外壁安装有二级硅晶片,所述的二级光伏框下端外壁设置有对称的通孔,所述的二级光伏框内部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对称设置有固定滑块,且所述的固定滑块与一级光伏框的内部通过拉力弹簧相连接;设置的二级光伏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光照强度配合实际产能的效率需求进一步的控制电力输出的产能;从而保证了电力的生产效率。
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一号支杆、二号支杆、三号支杆、调节楔块、调节螺栓、压力弹簧和调节柱;一号支杆和二号支杆分别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底板上,且一号支杆和二号支杆之间通过三号支杆相连接;且所述的三号支杆倾斜设置;所述的二号支杆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调节楔块,且调节楔块上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二号支杆上;所述的调节柱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三号支杆上,且位于三号支杆的下端调节柱外壁套设有压力弹簧;通过旋拧调节螺栓控制调节楔块移动,进一步的调节上端一级光伏结构和二级光伏结构的角度,从而更好的促进本发明对光照的吸收;提高了本发明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06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氟磷酸生产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透明琥珀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