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00301.5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5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海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G06F2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信息 网络工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涉及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领域。该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保护机构,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信号传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号传送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交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侦察系统的输入端与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预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发现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中枢系统的输出端与警报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警报系统的输出端与警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通过保护系统和警报系统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入侵和攻击,而且还可以发出警示并且反馈给中央处理器,所以可以使该系统更高效,所以该发明可以达到可进行信息交互且保护效果更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计算机的互联,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软件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质特征在于提供计算机之间的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换思想,而且其大多不能再信息交互的时候进行保护,所以容易被病毒代码等程序攻击,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可进行信息交互且保护效果更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达到可进行信息交互且保护效果更好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有可进行信息交互且保护效果更好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包括服务器和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中央处理器、信号传送模块、智能交换系统、防火墙系统、信息较对系统、信息录入系统、信息录入单元、中央处理控制器、警示单元、发现单元、预处理模块、侦察系统、中枢系统、保护系统、交换处理模块、网络存储共享系统、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库系统、处理单元、远程控制系统、信号接收系统、信号接收单元和警报系统,所述服务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信号传送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传送模块的输入端与智能交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智能交换系统的输入端与防火墙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火墙系统的输入端与保护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保护系统的输入端与中枢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枢系统的输入端与侦察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侦察系统的输入端与预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预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发现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枢系统的输出端与警报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警报系统的输出端与警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火墙系统的输入端与信息较对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且服务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息较对系统的输入端与信息录入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且信息录入系统的输入端与信息录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交换系统的输出端与交换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且交换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库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换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备份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且交换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网络存储共享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的输入端与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且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且信号接收系统的输入端与信号接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警示单元、发现单元、预处理模块、侦察系统、中枢系统、保护系统和警报系统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入侵和攻击,而且还可以发出警示并且反馈给中央处理器,所以可以使该系统更高效,所以由此可知,该发明可以达到可进行信息交互且保护效果更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海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海硕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0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