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97446.4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4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生;李军锋;张富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11/08 | 分类号: | D01F11/08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用油剂 制备 使用方法 | ||
一种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氨纶纺丝用油剂的成分中含有10~40重量份的矿物油、5~30重量份的有机硅油、5~10重量份的合成酯、10~20重量份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10重量份的改性硅油、1~5重量份的防粘连剂、1~2重量份的抗静电剂,本发明只适用于干法氨纶纺丝或是熔融氨纶纺丝而不适用于湿法氨纶纺丝,在干法氨纶纺丝或是熔融氨纶纺丝中每百公斤氨纶纺丝中使用氨纶纺丝用油剂的上油量控制在5~7公斤,使用氨纶纺丝用油剂的上油方式或采用经罗拉上油,或采用喷油嘴上油,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平滑性、集束性、抗静电性均非常优良,不但能保证氨纶纺丝生产顺利进行,也为后续使用特别是均匀退绕提供了质量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备纤维用油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氨纶最早由杜邦公司开发生产,也叫莱卡纤维,21世纪中国才引进国外技术并称其为氨纶,经过20年的发展至2018年底,国内氨纶产量已增至80万吨,且每年都在以12%的速度增长,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氨纶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工艺,再到装备制造都已经国产化了,但是氨纶纺丝使用的油剂确一直没有国产化,仍然由国外油剂公司垄断着,追其原因:
一是油剂的研发起步较晚,二是油剂对氨纶纺丝以及后续加工太重要,若油剂达不到要求,轻则氨纶纺丝不顺利,重则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都望而却步。
氨纶纤维即弹性纤维因其结构中存在氨基甲酸酯极性基团,在赋予氨纶纤维弹性的同时,也使氨纶丝之间易发生粘连,若丝饼存在时间越长则粘连现象越严重,甚至造成报废。
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发展史大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发展初期以矿物油和合成酯为主制备的油剂,该油剂使氨纶可纺性较差且粘连严重;
二是以矿物油、硅油及改性硅油为主制备的油剂,虽然氨纶可纺性有所提高,但硅油表面强力低导致氨纶丝饼成型不良、易滑落,氨纶丝饼内层与外层的退绕张力差异较大;
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了硬脂酸盐等防粘连组分,但存在油剂本身不稳定易沉淀,生产应用中堵塞管道等问题。
开发高品质的氨纶纺丝用油剂,对促进氨纶的同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氨纶纺丝用油剂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油剂性能稳定、不沉淀、不堵塞管道之特点,提高了氨纶纺丝的生产效率,丝饼内外层退绕张力均匀、不粘连、易退绕,为后续加工提供了质量保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纶纺丝用油剂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氨纶纺丝用油剂的成分中含有矿物油、有机硅油、合成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改性硅油、防粘连剂及抗静电剂,其特征是:
上述氨纶纺丝用油剂按重量份的配比构成如下:
矿物油10~40、有机硅油5~30、合成酯5~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10~20、改性硅油5~10、防粘连剂1~5、抗静电剂1~2;
要求矿物油的粘度控制在3~50mpa.s;
要求有机硅油是二甲基硅油且粘度控制在5~50mpa.s;
要求合成酯是癸二酸异辛酯、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季戊四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中的任一种,或是任两种的组合物,或是任三种的组合物;
要求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是月桂酸聚氧乙烯单酯、月桂酸聚氧乙烯双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酯、油酸聚氧乙烯酯中的任一种,或是任两种的组合物,或是任三种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常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74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钢在线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生物双向酶制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