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6765.3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凌良仲;王现英;蔡露;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D03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山岩 混纺 面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及其生产方法,经纱和纬纱均为混纺纱,原纱的成分包括40%的火山岩纤维、30%的精梳棉纤维和30%的粘胶纤维,棉纤维较长,且手感柔软,粘胶纤维手感柔软且亲和性好,织造时开口清晰,织物疵点少,织造效率高。该变料具有火山岩蓄热升温吸湿发热的功效,并且布料柔顺,手感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火山岩内含有丰富的硅、矽、铝、钙、钠、镁、锰、钛、铁、钴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些复杂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很容易吸收热量,加上其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多孔结构,可以产生长期的蓄热功能,比一般发热纱线更具保温效果。对人体温度的保持有一定作用。此面料既环保又具有蓄热升温吸湿发热、升温保暖、美肤、调湿等功能,但火山岩纤维较短,织造较为困难,织物毛躁,柔软度和手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火山岩纤维织成面料,该面料手感柔软。
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经纱和纬纱均为混纺纱,原纱的成分包括40%的火山岩纤维、30%的精梳棉纤维和30%的粘胶纤维,所述经纱的纱支数为32S,所述纬纱的纱支数为21S,织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经纱工艺,原纱依次经过络筒工序、整经工序、浆纱工序、穿经工序,形成预织经纱;
S2:花型设计,运用织物CAD设计和EAT模拟,设计合适的花型纹样,然后所述花型纹样进行组织铺设,最后输入织机;
S3:织造,将所述预织经纱与所述纬纱在织机上织造,形成坯布;
S4:后整理,将S3形成坯布依次经过检验整修和后整理加工形成成品。
进一步,步骤S1中经纱的纺纱形式是环锭纺,所述经纱的原纱捻向为左捻360捻,所述纬纱的原纱捻向为左捻340捻。
进一步,所述织造工艺采用喷气织机织造,底部采用变化纬面缎纹,提花部分为经面组织,开口型式为电子多臂,开口时间为310度,开口量为 80/4mm,主喂时间70度,后梁高度20mm,预定张力400Kg。
进一步,所述穿经工序中,工艺要求如下,综框页数为4页,筘号为86 号,穿筘幅宽为277.3cm,地组织综穿法为1.2.3.4,边组织综穿法为1.3,停经片穿法为1.2.3.4.5.6,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综入数均为1根,地组织的筘入数为1根,边组织的筘入数3根,每列综丝数为(1.3)×3555、(2.4)×3490。
进一步,所述后整理工艺包括摊布缝头工序、烧毛工序、退浆工序、氨洗工序、水洗工序、拉幅定型工序和预缩工序。
进一步,所述整经工序中工艺要求,卷绕线速度为60m/min,倒轴速度为 40m/min,织轴幅宽为2810mm,条数×根数/根为46×300+1×282,条宽为 59.86mm/56.27mm,位移为1.8mm。
进一步,该面料的染色方式为磨毛染色。
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该面料坯布经密为523根/10cm,纬密为267.5根 /10cm,幅宽269cm,经向紧度为83%,纬向紧度为52.4%,总紧度为91.9%。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第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山岩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经纱和纬纱均为混纺纱,原纱的成分包括40%的火山岩纤维、30%的精梳棉纤维和30%的粘胶纤维,棉纤维较长,且手感柔软,粘胶纤维手感柔软且亲和性好,织造时开口清晰,织物疵点少,织造效率高,同时,该变料具有火山岩蓄热升温吸湿发热的功效,并且布料柔顺,手感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6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调用方法及服务器
- 下一篇:基于视频的高位路侧停车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