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污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95166.X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宁平;曹柏林;陈伟;黄健;黄斌;欧阳坤;万斯;万文玉;李倩;袁翠玉;彭新平;朱安玲;周睿;游萍;尹柳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22B7/00;C22B30/0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650499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污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污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料,将中和溶液加入酸性污水中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控制混合溶液pH为2~2.5,其中,中和溶液由砷碱渣制备得到;(2)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反应后加入硫酸铁至完全并过滤,得到除砷溶液和滤渣A;(3)在除砷溶液中加入硫化剂反应至完全并过滤,得到硫酸盐溶液和滤渣B;(4)在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硫酸铁或硫酸亚铁,控制溶液pH为8‑10反应至完全并过滤,得到硫酸盐滤液和滤渣C。本发明利用砷碱渣处理含酸废水,同时富集了有价重金属,物料成本低,酸性废水中砷去除率达到99%以上,砷碱渣浸出液利用率达到99%以上,有价重金属回收率达到99%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污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火法冶炼时,淋洗产生的酸性污水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砷、汞、镉、铜、锌等有毒有害离子和氟、氯、硫等元素,且由于大量的酸性气体溶解进入酸性污水中,致使酸性污水中的硫酸含量高达100g/L。
目前,国内外已有酸性污水处理主要包括石灰法、石灰+铁盐法、硫化法、软锰矿法、离子交换、电渗析、渗透膜处理方法、氧化铁涂层砂处理方法等方面。但上述方法主要针对酸性污水的达标排放,酸性污水中的硫酸和有价金属得不到有效回收。
同时,我国锑资源非常丰富,在锑冶炼工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砷碱渣,砷碱渣是粗锑精炼过程中加碱除砷的产物,其中锑和砷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40%和3%-9%,总碱度为20%-30%。砷碱渣中的砷以可溶砷酸钠形式存在,有剧毒,加之其中还富含大量的残碱,将对环境存在严重的污染性,危害人类的生存安全。
目前对于砷碱渣的处理方法有固化填埋法、火法处理及湿法处理。湿法处理砷碱渣是目前研究的最为广泛的领域,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以及资源能循环利用的优点。目前在工业上进行砷碱渣无害化处理存在砷酸钠与碳酸钠分离不彻底的现象,对后序回收的砷酸钠产品难以销售,需要再次稳定化固化处理。因此,砷碱渣高效、安全的回收有价金属锑和稳定化砷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酸性污水的处理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同时实现含酸废水和砷碱渣中的砷元素的稳定化过程以及含酸废水中有价重金属富集过程,达到以废治废的优异效果,并显著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酸性污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将中和溶液加入酸性污水中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控制混合溶液pH为2~2.5,所述中和溶液由砷碱渣处理得到;
(2)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反应后加入硫酸铁至完全并过滤,得到除砷溶液和滤渣A;
(3)在所述除砷溶液中加入硫化剂反应至完全并过滤,得到硫酸盐溶液和滤渣B;
(4)在所述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硫酸铁或硫酸亚铁,控制溶液pH为8~10反应至完全并过滤,得到硫酸盐滤液和滤渣C。
上述技术方案的思路在于,通过选择由砷碱渣处理得到的中和溶液,能够利用锑冶炼厂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理含酸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物料成本低,酸性废水和砷碱渣中砷去除和稳定化率达到99%以上,有价金属富集程度高,还可获得可继续利用的硫酸盐溶液,实现废水的零排放,本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的污水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1)的中和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料,将砷碱渣用水浸出中并过滤,得到浸出液和滤渣D;
(2)在所述浸出液中加入除锑剂反应至完全,过滤后得到中和溶液和滤渣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5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