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系统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4639.4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之;王伟;黄帆;方宝东;陈晓;张小柯;杜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连接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工装保持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为固定距离;步骤2:将连接工装的磁浮作动器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步骤3:将两舱解锁装置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步骤4:将两舱连接释放装置的电磁吸盘和吸附端分别装在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上;步骤5:将两舱解锁装置上的安装孔与载荷舱舱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准并紧固;步骤6:通过磁钢将磁浮作动器顶部紧固在载荷舱舱板上;步骤7:拆除磁浮作动器上的工装。本发明在运载火箭发射段两舱固连承力,载荷舱力学环境好;入轨后两舱可分离,通过磁浮控制使两舱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实现对载荷舱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用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系统及介质,尤其地,涉及一种过约束条件下的高性能对地遥感微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小卫星平台受尺寸包络约束普遍采用结构一体化设计或平台舱与载荷舱固定连接的方式,而高性能对地遥感小卫星通过两舱分离并对载荷舱磁浮控制来提高其稳定度和指向精度,具体体现为以下需求:
1、在运载火箭发射段两舱固连;
2、入轨后两舱分离并通过磁浮控制使两舱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3、当两舱需要作为整体机动时恢复固连状态。
专利文献CN109649697A(申请号:201910033214.1)公开了一种过约束条件下的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包括:将磁浮机构、一次性解锁装置以及磁浮机构工装安装于平台舱顶板;将可重复解锁装置电磁吸盘端以及可重复解锁装置工装安装于平台舱顶板;将可重复连接释放装置吸附端安装于载荷舱悬浮板;将载荷舱悬浮板整体安装于平台舱顶板上方,将磁浮机构与载荷舱悬浮板连接;撤除磁浮机构工装,并将载荷舱悬浮板整体下降,使载荷舱悬浮板的底面与可重复解锁装置工装的顶面接触;将一次性解锁装置与载荷舱悬浮板的侧面连接,并撤除可重复解锁装置工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包括:
步骤1:使用工装保持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为固定距离;
步骤2:将连接工装的磁浮作动器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步骤3:将两舱解锁装置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步骤4:将两舱连接释放装置的电磁吸盘和吸附端分别装在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上;
步骤5:将两舱解锁装置上的安装孔与载荷舱舱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准并紧固;
步骤6:通过磁钢将磁浮作动器顶部紧固在载荷舱舱板上;
步骤7:拆除磁浮作动器上的工装。
优选地,所述步骤4包括: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为分离状态。
优选地,所述磁浮作动器数量为6个,每套磁浮作动器包括磁钢与线圈。
优选地,所述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之间存在限位装置,在预设范围内相对运动且无法完全分离,磁钢与载荷舱舱板连接,线圈与平台舱舱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由工装连接,限制磁钢与线圈的相对运动,磁浮作动器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优选地,所述两舱解锁装置数量为3个,两舱解锁装置的底部与平台舱舱板连接,顶部与载荷舱舱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两舱连接释放装置数量为3个,每套两舱连接释放装置包括电磁吸盘和吸附端。
优选地,所述电磁吸盘和吸附端之间无连接或者限位,电磁吸盘与平台舱舱板连接,吸附端与载荷舱舱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4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