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92031.8 | 申请日: | 2019-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秋霞;赵训茶;陈伟;李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B01D46/00;B01D46/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立普 |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制造 金属 粉尘 吸收 装置 | ||
1.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调节机构(5)和去尘机构(14);
箱体(1):所述箱体(1)的右侧铰接有门(11),所述箱体(1)的底侧阵列分布有四个减震机构(2),四个减震机构(2)上设有万向轮(3),所述箱体(1)的内部右侧设有风机机构(12),所述风机机构(12)的进气口设有过滤机构(9),所述过滤机构(9)上设有去尘机构(14),所述箱体(1)的进气口上设有螺旋管(7),所述螺旋管(7)远离箱体(1)的一端设有调节机构(5);
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粉尘吸收机构(51),所述粉尘吸收机构(51)上设有手持杆(53),所述手持杆(53)的侧面对称设有两个绕线机构(54),两个绕线机构(54)通过拉绳(52)与粉尘吸收机构(51)连接;
去尘机构(14):所述去尘机构(14)包括电机二(144),所述电机二(144)设在箱体(1)的内部后侧,所述电机二(144)的输出轴上设有转轴(142),所述转轴(142)上阵列分布有偏心轮(143),所述偏心轮(143)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41),所述滑块(141)设在过滤机构(9)上;
其中,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开关组(8),所述控制开关组(8)的输入端与外接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与电机二(144)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10),所述防护机构(10)包括防尘网(101)和支撑栅格板(102),所述风机机构(12)包括安装板(121)、管道(122)、电机一(123)、十字支撑板(124)和风扇叶片(125),所述箱体(1)的内部右侧设有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上设有管道(122),所述管道(122)的内部侧面设有十字支撑板(124),所述管道(122)的右端设有撑栅格板(102),所述撑栅格板(102)的左侧设有防尘网(101),所述十字支撑板(124)的右侧设有电机一(123),所述电机一(123)的输出轴贯穿十字支撑板(124),所述电机一(123)的输出轴上阵列分布有风扇叶片(125),所述电机一(123)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8)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9)包括纳米过滤膜(91)和栅格板(92),所述风机机构(12)的左侧设有栅格板(92),所述栅格板(92)的左侧设有纳米过滤膜(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吸收机构(51)包括粉尘吸收外壳(511)和过滤板(512),所述螺旋管(7)远离箱体(1)的一端与粉尘吸收外壳(511)连接,所述粉尘吸收外壳(511)的内部侧面设有过滤板(5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53)包括手持套筒(531)和支撑杆二(532),所述粉尘吸收外壳(51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二(532),所述支撑杆二(532)上通过定位机构(13)套接有手持套筒(5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制造用金属粉尘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13)包括卡杆(131)、梯型通孔(132)、伸缩杆(133)、弹簧二(134)、圆盘(135)和定位孔(136),所述支撑杆二(532)上开设有梯型通孔(132),所述梯型通孔(132)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圆盘(135),所述圆盘(135)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伸缩杆(133),所述伸缩杆(133)的侧面套接有弹簧二(134),所述圆盘(135)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卡杆(131),所述手持套筒(531)的侧面阵列分布有定位孔(136),所述定位孔(136)与卡杆(131)对应套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未经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20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不平衡系统电容电流测试修正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