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致变色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8333.8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优米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9/02 | 分类号: | C09K9/02;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吴秋霞 |
地址: | 300309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致变色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胶囊的囊芯由溶剂、热致变色染料、显色剂、增感剂和防沉降剂组成。该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溶剂、热致变色染料、显色剂和增感剂加热溶解至澄清后,加入防沉降剂搅拌至均匀,制得囊芯;将囊芯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乳化制得乳液,加入胶囊壳层预聚体,恒温反应,抽滤、清洗、干燥,制得胶囊。本发明涉及的热致变色胶囊具有良好储能调温及温度可视化显示的作用,防沉降剂的加入保证芯材组分均匀稳定地分散在胶囊内部,有效避免了多次冷热循环后热致变色染料团聚造成胶囊变色能力下降的现象。本发明所述的合成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方便规模化生产,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致变色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致变色材料是指在受热或冷却是发生颜色变化的材料,通过材料的颜色变化将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视化。热致变色材料根据工艺配方的不同,可得到各种变色温度和各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可逆变色或不可逆变色。这种高技术材料可调配成变色油墨、油漆、涂料,也可以成为纤维染料,进而延伸出许多用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致变色材料主要可以分为无机物、有机物、聚合物和液晶共四类,无机物热致变色材料虽然有较好的耐温性,但是可逆性和灵敏性较差,变色温度偏高,在低温领域使用受到限制。聚合物和液晶热致变色材料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有机物热致变色材料生产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方便广泛应用。
有机物热致变色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将热致变色染料及热致变色显色剂溶解于相变物质,当相变物质凝固时,热致变色染料及热致变色显色剂析出并接触而显色,当相变物质熔融,热致变色染料及热致变色显色剂溶解分离而褪色,通过控制相变物质的熔点来调节变色温度。利用微胶囊技术包覆上述热致变色体系,可有效避免相变物质熔融是发生泄漏,方便其应用。专利 CN201910030657.5中,李伟等人将显色剂和隐色剂溶于相变材料溶剂,制备温敏变色胶囊。专利CN201880007865.7中,德布拉威尔等人将电子给体有机染料化合物、电子受体化合物以及作为溶剂的化合物进行了胶囊化,用于墨水组合物。专利CN201811635267.2中,王朝霞等人将隐色体染料、电子受体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后,利用正硅酸四乙酯、硅烷偶联剂和乳化剂制得热致变色硅胶囊颗粒。专利CN201510408001.4中,曹从军等人利用结晶紫内酯、双酚A、十六醇、三聚氰胺、甲醛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专利CN201510217133.9中,郑立辉等人利用丙烯酸类、丙烯酸酯类或乙烯基类物质制备胶囊壁材,包覆含有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溶剂组成的芯材,制得有机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专利CN201010572467.5中,党一哲等人利用密胺树脂预聚体包覆由发色剂、显色剂和溶剂组成的热敏变色复配物芯材,制得热敏变色微胶囊。上述专利所述胶囊均具有良好的变色效果,但是,随着反复冷热循环,热致变色染料及热致变色显色剂会逐步向胶囊中心聚集,从而影响材料的变色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热致变色材料重复使用后变色能力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致变色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热致变色胶囊,所述胶囊的囊芯由溶剂、热致变色染料、显色剂、增感剂和防沉降剂组成。
所述的溶剂为脂肪酸酯、烷烃、脂肪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热致变色染料包括2-苯氨基-3-甲基-6-二乙基荧烷、2-苯氨基-3- 甲基-6-二丁基荧烷、3,3-双(N-辛基-2-甲基吲哚)邻苯二甲内酯、结晶紫内酯、 3,3-二(4-二乙基氨基-2-乙氧基苯基)-4-氮杂苯酞、4,4-[(9-丁基-9H-咔唑 -3-基)亚甲基]双[N-甲基-N-苯基苯胺]、1,3-二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2’-氯 -6’-(二乙氨基)荧烷、7-[4-(二乙基氨基)-2-乙氧基苯基]-7-(2-甲基-1-辛基 -1H-吲哚-3-基)呋喃并[3,4-B]吡啶-5(7H)-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优米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优米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8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食用油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大数据监控储能电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