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湖底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85683.9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佳音;胡保安;董先锋;杨旺旺;肖博;谭相君;张海涛;王占军;郭翠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122;C02F11/143;C02F11/145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陈昌娟;谢萌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底 泥板框 压滤 脱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底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河湖底泥泥浆经除渣后进入输泥管线,与絮凝剂混合后进入浓缩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浊度满足要求后输送至余水处理系统;泥浆达到一定浓度后进入搅拌罐,加入助滤剂,充分搅拌;充分反应后,泥浆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完成后,通入压缩空气清理压滤槽,然后卸除泥饼,尾水输送回浓缩池。本发明的助滤剂是环保型助滤底泥调理剂,可有效加速泥水分离,不影响泥水的pH值,大幅降低调理剂投加量,经泥水分离后的底泥可用于回填土或绿化种植土,实现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另外,由空压机通入压缩空气清理管道,空压机在提供压力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清理压滤槽的功能,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湖生态清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河湖底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河湖生态清淤底泥脱水时,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污染底泥脱水困难,在进行压滤脱水前需要对底泥进行调理,改善其脱水性能。常用的调质方法有物理调质和化学调质两大类。物理调质有淘洗法、冷冻法及热调质等方法,而化学调质则主要指向底泥中投加化学药剂,改善其脱水性能。以上调质方法在实际中都有采用,但以化学调质为主,原因在于化学调质流程简单,操作不复杂,且调质效果很稳定。在化学调质中,通常采用固化剂提高脱水效率,但固化剂会导致压滤泥饼和压滤水的均呈强碱性,河湖污染底泥脱水处置后的压滤水依旧是工业废水,压滤泥饼依旧是工业固废,严重制约了板框压滤工艺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河湖底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河湖底泥板框压滤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高浓度泥浆泵将待处理的河湖底泥泥浆经管道输送至底泥筛分场地,进入除渣系统,所述除渣系统拦截泥浆中的固体杂质,除渣后的泥浆进入输泥管线;
在步骤1中,在除渣系统中被拦截的固体杂质堆存在复合固结场地,待堆积到一定容量集中处理;所述固体杂质包括漂浮杂物、生活垃圾和杂草。
步骤2:通过管道混合器将絮凝剂加入到输泥管线中,与输泥管线中除渣后的泥浆混合均匀并一同输送至浓缩池,静置沉淀,进行泥水分离,通过浊度仪对上清液的浊度进行检测,若上清液的浊度满足要求,则启动泵将上清液输送至余水处理系统,否则继续静置沉淀,直至上清液浊度满足要求;
在步骤2中,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和多孔生物聚合剂的混合物,所述多孔生物聚合剂是由50~70wt%的药剂A和30~50wt%的药剂B混合均匀后制成的不规则球体,所述不规则球体的pH值为5.0-6.0,其中:所述药剂A由10~30wt%的纤维素、20~50wt%的淀粉和20~40wt%的氨基酸均匀混合而成,药剂A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所述药剂B由40~70wt%的糖化酶和30~60wt%的柠檬酸均匀混合而成;所述不规则球体的粒径为1-3mm;所述不规则球体粉碎成粒径≤20目的固体颗粒;所述絮凝剂的使用量是处理底泥的0.3‰~0.5‰,优选0.5‰;絮凝剂能够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形成较大絮体,实现泥水的快速分离,同时具有能快速去除水中色质、SS、COD、BOD等优点。
优选地,所述药剂A由25wt%的纤维素、40wt%的淀粉和35wt%的氨基酸均匀混合而成,所述药剂B由65wt%的糖化酶和35wt%的柠檬酸均匀混合而成。
在步骤2中,若上清液的浊度小于70,则启动泵将上清液输送至余水处理系统,否则继续静置沉淀;在余水处理系统中,余水经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
步骤3:当浓缩池中的泥浆达到一定浓度后,通过高浓度泥浆泵将泥浆输送至搅拌罐中,并通过星形卸料器和螺旋输送机将助滤剂加入到搅拌罐中,然后对泥浆和助滤剂进行充分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分散互倒系统
- 下一篇:一种乌龟蛋包装食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