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护目镜片的防护膜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85506.0 | 申请日: | 2019-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7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石澎;王丽荣;张宁;吴姚莎;李海运;随裕川;汤凤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4 | 分类号: | G02B1/14;G02B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赵娜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护目镜 防护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护目镜片的防护膜及制备方法,属于护目镜片领域,在所述护目镜片的表面交替镀有若干层不同厚度的单一膜料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构成的防护膜系。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蓝光、近红外性能,在可见光范围内保存良好的透过率,增加了对人眼的防护能力又保证了良好的视物和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目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护目镜片的防护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处于各种各样的光照环境中,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源,一方面它们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帮助人们形成视觉,观察认知世界;但是另一方面它们产生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都对人眼有不同程度地伤害。近年来随着科技及多媒体平台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都不断充斥着人们生活,网络技术的发达及现代家庭、办公的需求,促使更多年轻人成了电脑族、手机控,眼睛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屏幕中均含有对人眼有很大危害的蓝光,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损害眼球,影响视力,严重威胁人们的眼睛健康。而很多用于医疗的近红外光学设备在操作人员使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反射甚至因为误操作直射入人眼,这些眼损伤的高危人群非常有必要佩戴防护镜片以有效防止各种波段的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其中紫外线对人眼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角膜及晶状体,还可损伤视网膜、玻璃体黄斑部等。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急性角膜结膜炎。
蓝光是最靠近紫外线光波及能量最高的光,波长在400-500nm之间。长久接触蓝光同样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严重者会导致视力受损,引发黄斑病变,可能会出现红眼,眼干,眼涩,视力模糊,视力疲劳,头、肩膀及颈椎疼痛等症状。研究显示,蓝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投影仪等。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损伤,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眼底健康。
红外线(主要是780-1400nm的近红外波长)对眼睛的伤害主要是高温导致角膜基质蛋白损伤、角膜混浊,晶状体局部混浊引起白内障。也可导致慢性睑缘炎、结膜炎。在红外线下长期工作的工人,也可因为泪膜的不断蒸发,副泪腺分泌不畅而出现干眼的症状,有些还可以出现眼调节衰退的早老现象。
研究表明,当光线照射到眼睛上时,约有4%从角膜反射掉,大部分将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逐个被吸收,最后达到视网膜。而大功率人造光源所发出的光多为非全色光谱,光谱成分中含有红外和紫外光,晶体和角膜对紫外线吸收量最大。因此长期受到含紫外线丰富的灯照射会诱发电光性眼炎,引起晶体混浊,发生白内障和角膜和结膜炎症。光滑洁白的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现在的许多刊物用的纸张非常的光滑鲜艳,反射率很高,很短时间内就会感觉到眼睛累。另据研究表明,长时间的阅读特别光滑纸张的书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我国高中生近视率高达60%,有关专家认为视觉环境是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用眼习惯。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良好的抗蓝光、近红外性能,在可见光范围内保存良好的透过率的护目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护目镜片的防护膜及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抗蓝光、近红外性能,在可见光范围内保存良好的透过率,增加了对人眼的防护能力又保证了良好的视物和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护目镜片的防护膜,包括护目镜片,在所述护目镜片的表面交替镀有若干层不同厚度的单一膜料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构成的防护膜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二氧化硅镀在二氧化钛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护目镜片的表面交替镀有14层不同厚度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构成的防护膜系,其中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的层数分别为7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5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